低强度脉冲超声波通过上调FTO表达调控RNA甲基化修饰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guoh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吸收和骨溶解性疾病为骨科和口腔科的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如关节置换,种植体导致的骨吸收,牙周炎导致的骨吸收等。骨吸收活动主要由骨髓系来源的破骨细胞承担。破骨细胞的分化主要依赖于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为辅助作用的,成骨细胞分泌的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B,RANK)及其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B ligand,RANKL)的结合。两者结合后,招募细胞内信号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随后激活细胞内NF-kB信号传导通路,诱导转录因子T细胞的核因子NFATc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1,NFATc1)的活化。NFATc1启动下游的调节环路并与其他转录因子合作启动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在骨吸收进行时,调控相应的酸性酶如CTSK(cathepsin K,CTSK)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分泌以吸收骨基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以其非侵入性脉冲式机械波的特点被熟知,对骨折、骨缺损以及骨关节炎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无论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还是抗炎保护的作用,其对骨微环境调控的潜在分子机制还仍未阐明。LIPUS可以通过调控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及表观遗传的修饰激活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来影响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发挥其促进组织再生、抗炎、和免疫调控的作用。由于骨组织的自体修复反应是个复杂的过程,有血源性的免疫细胞以及骨髓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参与,经LIPUS处理的骨创伤微环境,其成骨活性和整体骨再生的能力相应被动员,相应的分子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探索。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骨稳态调节中发挥的重要生物学作用,转录后调控和修饰逐渐进入了研究人员的视野。M6A(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生物m RNA最常见的修饰方式,是由在RNA腺苷酸残基N6位置上进行的甲基化修饰。M6A修饰主要由甲基化转移酶复合物写入,包括甲基化转移酶3(methyltransferase like 3,METTL3)、METTL14和WTAP(Human Wilms Tumor 1 Associated Protein,WTAP);甲基化橡皮擦FTO(Fat and obesity related gene,FTO)和ALKBH5擦除;甲基化阅读器YTH结构域家族的成员来解读m6A修饰信息。作为动态的表观修饰方式,m6A被认为参与到多个方面的m RNA代谢中,包括可变剪切,RNA稳定性,RNA的出核和翻译。在骨微环境中,m6A修饰也同样影响着成骨效应。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6A修饰水平明显上升。综上所述,本研究拟从RNA修饰的角度探究LIPUS对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6A修饰水平的影响以探究LIPUS抑制破骨分化的可能分子机制,以期从表观遗传学的维度揭示LIPUS发挥生物学调控作用的机制,为其在治疗骨吸收性疾病的应用提供证据和支持。研究方法:1、观察加载不加载LIPUS条件下,50ng/m L的RANKL诱导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能力。通过抗酒石酸酸性品红染色(Tartrate-resistan acid phosphatase,TRAP)和F-actin荧光染色方法观察破骨细胞分化的数量和大小;通过RT-q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破骨细胞分化的标志物CTSK,TRAF6,MMP9,NFATc1,NF-kB1的m 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溶酶体标记物LAMP-1(recombinant lysosomal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1,LAMP-1)的表达。2、观察加载不加载LIPUS对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6A修饰水平的影响。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6A修饰的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可与破骨分化关键基因结合的m6A相关酶。筛选LIPUS作用下表达发生明显变化的m6A修饰酶。利用RT-q PCR法和转染法,观察干扰相应m6A修饰酶对的破骨细胞Traf6和Ctsk的m RNA稳定性的影响。3、观察化学法和生物学方法干扰m6A修饰酶的情况下,LIPUS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通过CCK-8法观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RT-q PCR法、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观察破骨分化标志物m RNA水平,蛋白水平,以及相应骨吸收酶表达的变化。结果:1、在50ng/m L RANKL诱导下,较不加载LIPUS组相比,LIPUS加载组破骨细胞分化的数量和大小均减少,破骨细胞分化标志物Traf6、Ctsk、Mmp9、Nfatc1的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TRAF6、CTSK、MMP9、NFATc1和NF-kB1的蛋白达明显降低(P<0.05);LAMP-1标记的溶酶体数量减少。2、LIPUS能够显著降低破骨分化过程中m6A修饰水平(P<0.05);LIPUS能够显著上调去甲基化酶FTO的表达(P<0.05)。干扰FTO表达后,破骨分化基因Traf6以及Ctsk的m RNA降解速率延缓(P<0.05)。3、生物学转染si-FTO后,加载与不加载LIPUS的组较相应的转染si-NC组其破骨分化标志物Ctsk、Traf6、Mmp9、Nfact1和Nfkb1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在si-FTO转染组内,LIPUS对破骨分化标志物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消失,与未加LIPUS的si-FTO转染组相比,其CTSK和NFATC1显著上升(P<0.05);对各组m6A修饰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在LIPUS组转染si-FTO后,其m6A修饰水平较si-NC组上升;但LIPUS组内,转染si-FTO和si-NC其m6A修饰均较RANKL组下调,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学方法抑制FTO活性后,FTO抑制组较未抑制FTO组其破骨分化标志物Ctsk,Traf6,Mmp9,Nfatc1和Nfkb1的表达均有所上调(P<0.05);抑制剂组内,LIPUS处理后,破骨标志物MMP9,CTSK,TRAF6和NFATc1蛋白表达水平略下降,除NFATc1外无统计学差异(P>0.05)。CTSK以及MMP9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转染si-FTO或抑制FTO活性后,LIPUS对CTSK以及MMP9表达的抑制作用消失。结论:1、LIPUS能够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数量和大小,能够抑制破骨分化标志物TRAF6、CTSK、MMP9、NFATC1和NFkB1的表达。2、LIPUS能够上调去甲基化酶FTO的表达,降低破骨分化过程中的m6A修饰水平。3、FTO参与维持TRAF6以及CTSK的降解速率。4、LIPUS发挥其对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抑制作用依赖于FTO的表达和活性。
其他文献
目的:脑出血是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因引起的脑血管非外伤性破裂出血,是卒中的一种最常见的亚型。脑出血疾病每年发病率约占卒中总发病率的10%-15%。脑出血能够导致大脑发生一系列急剧的病理性变化,包括血肿压迫效应、脑组织水肿、炎症反应和神经元细胞凋亡等。早期症状的迅速恶化导致脑出血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了严重损害。目前脑出血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主要是绝对卧床休息、降低颅内压和外
目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NOS3)是一氧化氮合酶家族成员之一,是参与细胞内一氧化氮生成的催化酶。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证实了NOS3在乳腺癌、肠癌、胰腺癌及前列腺癌中参与促进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免疫反应和肿瘤细胞凋亡等。但是,目前关于NOS3在恶性肿瘤中表达情况的研究仍然较少,并且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细胞与其周围的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肿瘤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组分的相互作用,成为近年来肿瘤与抗肿瘤免疫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在细胞内发挥重要作用的相关蛋白,在细胞外逐渐被学者们关注,并证实在重塑肿瘤微环境中发挥不可或缺作用。因此,探讨细胞内重要相关蛋白的分泌行为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对于全
目的: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以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慢性代谢应激性肝脏疾病,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1]。随着肥胖的增加,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目前已成为发展为肝病的焦点问题。在全球,MAFLD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胰岛素抵抗是肥胖型MAFLD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约占乳腺癌患者的15-20%,具有疗效差、易发生远处转移等特点。由于TNBC特殊的分子表型,不能从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化疗仍是目前较为推荐的治疗方法。但化疗也存在复发率高、获得性耐药等问题,使得TNBC患者5年死亡率仍为70%。因此,迫切需要发掘更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新药研发仍存在周期长、耗
目的: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调节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ABA的多种生物学作用尚不能完全用抑制性神经递质解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基因转录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组蛋白乙酰化主要依赖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s)的催化,HDACs催化组蛋白和一些非组蛋白的赖氨酸残基去除乙酰基,进而使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升高,抑制相应基
目的:内源性活性氧,以及化学诱变剂等外源性因素导致的DNA损伤负荷,激活机体DNA损伤应答基因,通过协调多层信号级联传导启动DNA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DDR)。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是DDR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基因组完整性免受遗传毒性损害至关重要。以顺铂为代表的经典基因毒类药物诱导产生的DNA-加合物,主
研究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颌面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90%。近年来随着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的提高,患者的预后得到一定改善,但5年生存率仍约为50%左右。口腔鳞癌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向远处脏器转移,尤其是肺转移,而传统的治疗手段常常对晚期的肺转移患者没有疗效。因此探讨影响口腔鳞癌肺转移的机制,对于开发新的
目的: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唾液腺进行性分泌功能下降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干、唾液腺及泪腺肿大,可累及或伴发全身多系统免疫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T淋巴细胞大量浸润和功能异常是SS的重要病理机制,其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Th17)是一类具有促炎作用的T细胞亚群,在SS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癌症数据统计结果,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所有女性癌症患者中排名第一,约占女性肿瘤的24%。相对于其他类型癌症来说,乳腺癌尽管预后较好,但仍有15%的乳腺癌患者发生死亡。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乳腺癌已经成为40~55岁女性死亡的头号杀手。目前,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可高达80~90%,而晚期乳腺癌则小于40%。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