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县退耕还林(草)工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55868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草)是为解决我国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此工程作为一项规模宏大的林业生态工程,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其对涉及的农户、地方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经济影响。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退耕还林(草)工程与区域经济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选择山西省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试点偏关县为研究对象,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地方和农户两大主体利益出发,重点研究退耕还林(草)工程给偏关县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探讨退耕还林(草)工程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提出应该如何以退耕还林(草)工程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来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成果。研究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采用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偏关县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地方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评价,得出偏关县退耕还林(草)工程不仅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第二,对退耕还林(草)工程与农户的关联分析,主要利用SPSS软件,进行配对数据的显著性检验和回归分析,得出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前后当地农户年收入、年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并且通过Logistic模型,对农户保持退耕还林(草)成果意愿进行了分析,发现退耕还林(草)成果得以保证的关键是加大政府的资金、技术、政策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只有当地经济发展迅速,农户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农户保持退耕还林(草)意愿的积极性才越高。第三,分析总结偏关县退耕还林(草)工程存在的问题,发现当地还林后在林木管护机制、存活率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也剖析了此工程与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相互制约作用。第四,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提出为保证偏关县退耕还林(草)工程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各种优惠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利用地方优势,大力发展后续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其他文献
<正>二次函数是一类简单而又基本的函数类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可沟通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和曲线等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始终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本文试通过实
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级数拟合的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二值轮廓序列来表示给定的运动图像序列,按照时针顺序计算从轮廓质心到轮廓边界点的距离,将人体轮廓转化为距离曲线,并将这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及历史等原因,我国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是一个伴随生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土地的利用与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全球环境的变化。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
在英汉话语标记语的对比研究中,需要找到其共性和差异,以便结合语言本身的特点寻找导致差异的根本原因。这里主要采用文本对比的分析方法,从语用功能角度对英汉文本中的话语
目的介绍环锯切骨融合距下关节治疗距下关节痛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6月~2001年10月,利用环锯(Φ11.5mm、12mm、13mm)对18例距下关节痛患者进行环锯切骨融合,男12例,女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三种不同血清学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效果。方法该院2016年3月至20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耕地资源保护形势严峻,实践中因利益冲突引发的土地纠纷时有发生,设立农地发展权是严格保护耕地,协调土地利用与保护,促进城乡土地市场统筹发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大历史任务,事关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
以羊乳、玉米、南瓜和黑木耳多糖浸提液为原料制备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酸羊乳。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和持水力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酸羊乳的制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