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清创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柱化脓性感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取中国家犬24只。应用生物发光基因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Xen29建立狗脊柱化脓性感染模型。应用X-ray、CT、MRI等检查对感染进行系统的动态影像学观察,并确定脊柱感染节段波及范围。四周后根据影像学所见制定手术方案,确定清创范围。全部动物行前路一期清创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术中取感染灶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而确认感染。术前、术后连续四周应用头孢唑啉和庆大霉素抗感染治疗,观察记录手术切口情况。分组在内固定术后4,8,12,24周再次手术取出钛板,暴露固定脊柱节段进行大体观察。取出钛板前行核磁共振检查。无菌操作条件下,取出钛板及钛板比邻的骨组织进行传统的细菌培养、普通细菌16S rRNA基因及金葡菌特异性Nuc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生物发光成像(BLI)检测。结果:2只动物分别于建模后的第一天、四天因不明原因死亡,其它动物没有异常发现。3只动物在内固定术中细菌培养阴性,证明感染模型的引导失败,其它动物术中细菌培养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术后观察,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没有窦道形成及脓性物质渗出。标本大体观察:钛板均被组织完全包裹,钛板周围未见脓液等感染征象。MRI检查结果显示未见脓肿形成、椎骨骨髓炎等感染复发征象。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用传统的细菌培养的方法作为判断感染与否的标准,感染率是41.7%(10/24);如果以分子学水平PCR检测的方法作为判断感染与否的标准,感染率上升为75%(18/24)。结果表明用PCR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的检测方法判断感染的敏感性要明显高于传统细菌培养方法,并且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Nuc基因的PCR检测验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1/24)。而利用BLI技术对假体周围细菌进行特异性基因检测,并未检出基因标记的细菌Xen29(0/24)。证实体内假体上细菌附着是一种相对的普遍现象,并且术后取出的假体上分离出来的细菌与术前脊柱所感染的细菌种类并非同源。结论:前路一期清创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柱化脓性感染是安全有效的。内固定的使用不会造成感染复发或持续性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