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尤其是上世纪末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涌现出大批的公务员从行政事业单位辞职转向经营公司,其中不乏有些人自己下海创业从商,出现了多次“辞职下海潮”,并且这些下海者多数曾在高校、科研机构等就职,这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学者下海”现象。“学者下海”并担任高管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优质的人才支撑,必将对公司治理产生实质性影响。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高管作为经营管理决策者,需要综合考虑避税收益和各项成本以做出避税决策,高管不同的偏好会影响其评估及避税选择,因此,高管特征对公司避税程度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高管学术经历可以增强高管的诚信意识,使其在决策时更加稳健,这可能会影响公司的避税行为。本文以2009年至2017年为观察期,检验了高管学术经历与公司避税行为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可以显著抑制公司的避税行为,且这种降低效应随着公司避税程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区分高管性别、产权性质、高管持股比例和政府干预的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对公司避税程度的抑制作用仅在女性高管比例高、非国有公司、高管持股比例高和公司所在地政府干预低的公司中存在。拓展性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向下的盈余管理活动和缓解融资约束是高管学术经历降低公司避税程度的渠道机制,高管学术经历引发的避税程度降低使公司价值显著提升。本文证据表明,作为我国公司的特有现象,学术经历降低了公司高管实施避税活动的意愿。本文丰富了公司避税的诱因和高管学术经历的经济后果研究。本文的政策建议有:一是改善高管的选聘标准,建议公司聘任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加入高管团队,同时注重女性高管对于改善公司经营管理的作用,增加女性高管比例。二是公司应制定措施缓解高管与外部投资者的委托代理问题,完善高管人员的激励机制,使高管利益与股东趋于一致,减少高管的自利行为。三是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干预,加强对违法避税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使高管减少种种不合法的避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