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GB/T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中的E方法,即硫酸-硫酸铜沸腾溶液浸泡法评价了国产不锈钢E308L类焊材的晶间腐蚀性能,并通过微观观察和能谱分析对评定结果进行了分析。运用嵌含有GTN细观延性损伤断裂模型的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晶间腐蚀弯曲评价方法中试样的弯曲力学过程,研究了晶间腐蚀弯曲评价方法的影响因素。运用基于GTN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双裂纹初始位置对核电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双裂纹的合并条件以及焊接接头双材料强度失配和焊缝宽度对双裂纹合并条件和扩展行为的影响,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对敏化和不敏化处理的三种国产不锈钢核电焊接材料(焊条E308L-16,焊丝ER308L和焊带EQ308L)按GB/T4334-2008中的E方法进行晶间腐蚀试验,其弯曲法和金相法评价结果一致,均未发现晶间腐蚀裂纹。能谱分析表明晶界区没有贫Cr现象,是未产生晶间腐蚀裂纹的原因。表明国产不锈钢核电焊接材料的抗晶间腐蚀性能和弯曲塑韧性良好,GB/T4334-2008中的E方法适用于其晶间腐蚀评价。(2)不锈钢晶间腐蚀评价方法所采用的弯曲试验中,弯曲角度越大、压头直径越小,试样中的应变越大,试样越容易产生弯曲开裂和裂纹扩展。对于塑性和韧性较低的不锈钢及焊接材料,无晶间腐蚀的试样在采用标准中的弯曲试验方法进行评价时也会出现裂纹。因此,对于晶间腐蚀弯曲评价方法标准的制订,需要综合考虑弯曲角度、压头直径及材料塑性和韧性的影响。(3)核电异种金属焊接接头中双裂纹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裂尖应力应变场的分布和双裂纹的断裂与合并行为。双裂纹之间的相对位置影响双裂纹的相互作用程度,进而影响到双裂纹合并的难易程度。双裂纹发生合并的条件与双裂纹内侧裂尖沿裂纹面方向的距离S、裂纹面之间的距离h、裂纹长度c和裂纹位置相关。当h<2.44c+0.62S时,处于Alloy52Mw焊缝中心的双裂纹在扩展过程中会发生合并;当h<2.4c+0.514S时,处于Alloy52Mw/316L界面的双裂纹在扩展过程中会发生合并。(4)双裂纹的断裂合并行为与焊接接头中焊缝金属和母材的屈服强度比M(失配因子)有关。随M的增大(向高匹配发展),焊接接头可承受的最大载荷增大,断裂吸收能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规律,在M=1.3左右断裂吸收能达到最低,此时双裂纹最容易发生合并与断裂。在高匹配情况下,焊缝宽度对焊接接头的断裂行为影响不大;而在低匹配情况下,焊缝宽度越大,焊缝区的塑性应变和应力三轴度越高,焊缝区越容易发生断裂,双裂纹则不容易发生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