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演进——谢彬安、刘晟、肖旭的艺术现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s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谢郴安、刘晟、肖旭为研究对象,这三位画家都出生于1980年以后,目前在广州工作生活,曾经有批评家形容“80后”创作的集体特征为浮躁、焦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危机意识。这些关键词用来形容这三位画家显然是不准确的,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另一些特质:1.专业的艺术院校背景,科班出身积累了扎实的艺术基础;2.“80后”共有的时代特征,有我们旧时的回忆、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隐藏在幸福外表下的忧伤;3.在他们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他们从前人身上传承下来的艺术的精神、表现手法和格调;4.还有他们对艺术的自我坚持,自我突破。新一代的青年画家的艺术现状是艺术界当中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有可能会演变成艺术的未来。  本论文通过对三位画家的实地采访取得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结合当代“80后”艺术家面对艺术中诸如继承与创新、创作观念、创作手法、价值观取向、艺术市场以及生存现状等值得关注的问题的资料梳理,具体的讨论从四个方面展开:(一)谢郴安、刘晟、肖旭艺术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分析他们的出生、教育背景和时代特征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谢郴安、刘晟、肖旭艺术风格的传承取向。分别从对古典精神的传承,现实主义精神的传承以及超写实创作手法的延用三方面论述他们作品分别呈现的整体风貌。(三)谢郴安、刘晟、肖旭艺术风格的演进取向。这部分探讨了他们与前代画家的不同,主要体现在“80后”青春的创作题材、受时代影响的创作观念的不同,以及绘画技术手法的改良三方面。(四)谢郴安、刘晟、肖旭的艺术生存现状剖析。由以上三部分形成了他们现在的艺术生活状态,艺术市场状态,并再度探讨个人的艺术价值观取向。这四个方面构成了论文的主体部分。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本文以中国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的报纸广告为探讨对象,从设计艺术学的视野对其进行专题研究。辛亥革命后,新技术、新思想的传入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带来良机,同时也为中国
线是人类最古老的造型语言。中国画的线条具有很强的概括性、简练性、抽象性以及直观性的特征,它具有独具魅力的形式美感和语言情感。线是人类从造化中抽象出来,它可谓是感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