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粘菌素B拮抗大鼠肾盂返流性内毒素血症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h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肾盂返流性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研究预防性经静脉给予多粘菌素B(PMB)对返流性内毒素血症及肾脏的影响,从而为临床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返流性内毒素血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按区组设计分为A、B、C、D四组,每组20只,A、B两组为对照组,向肾盂内灌注内毒素溶液(0.2g/L),灌注压力分别为40 cmH2O、60cmH2O,肾盂灌注前经阴茎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C、D两组为实验组,向肾盂内灌注内毒素溶液(0.2g/L),灌注压力分别为40 cmH2O、60cmH2O,肾盂灌注前经阴茎背静脉推入多粘菌素B1ml(1.0mg/kg)。   显露阴茎背静脉,实验组经阴茎背静脉推入PMB(1.0mg/kg)1ml,对照组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显露肾脏,分离输尿管,同时分离下腔静脉备采血用,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远端1cm处插入Ⅱ-B型留置针软管至肾盂,结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使肾盂成一密闭腔隙,调节灌注液液面距肾盂的高度分别在40 cm和60cm,并开始计时,每只大鼠在灌注30s、50s、70s、90s各时间点通过腔静脉各采血0.8 mL,用凝胶法(半定量法)定性检测血浆内毒素。灌注30分钟后,切除大鼠灌注肾,切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   同一压力不同时间及同一时间不同压力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P=0.05),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各组之间总的来说有差别,进一步推断哪些组之间有差别采用X2分割法(根据公式计算出新的检验水准P=0.00714)。   结果:   A组各时间点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分别为55%、80%、85%、100%,统计结果显示X2=1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各时间点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分别60%、100%、100%、100%,统计结果显示X2=2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各时间点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分别为5%、30%、40%、50%,统计结果显示X2=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各时间点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分别为10%、45%、55%、75%,统计结果显示X2=1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A组与C组各时间点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对比,统计结果分别为:X2=11.90、X2=10.10、X2=8.64、X2=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D组各时间点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对比,30s、50s、70s时间点统计结果分别为:X2=10.9、X2=15.17、X2=9.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0s为X2=3.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灌注30分钟后灌注肾HE染色观察,A组、B组、C组和D组病理结构改变相似:主要表现为肾小管扩张,肾小囊扩张,肾间质水肿;高压组(B组和D组)对比低压组(A组和C组):镜下每个视野扩张的肾小囊、肾小管所占的比例更多,扩张的程度更重。所有大鼠肾小球、肾小管结构均完整,未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细胞脱落的表现。   结论:   1、预防性经静脉给予亚剂量的PMB,可以中和返流入血的内毒素,预防返流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或减轻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并发症,对肾脏无损害。   2、使用含内毒素的灌注液建立肾盂返流性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3、经雄性大鼠阴茎背静脉给药,比尾静脉和颈静脉易于显露,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通用飞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的通用飞机制造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同时,通用飞机产业所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也愈发严峻,为了保障用飞机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疫情期间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我中心开展了“双向琼脂糖凝胶免疫扩散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居家实验课教学,将实验材料寄至学生家中,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形
安全管理是为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并且需要资金投入的管理活动,涵盖了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全流程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科学内容,需要具备系统性的决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