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纳米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和大块物质的差异性,受到了诸多学科领域研究人员广泛研究。很多金属元素的易结晶性质,都导致在制备膜材料时,特别是薄膜厚度达到纳米数量级时,大多数情况下薄膜样品是由非晶颗粒、微晶颗粒堆砌而成。如果为了改善颗粒之间的导通性质或者增加电阻率,势必会在制备薄膜的过程中适当添加其他不导电材料,甚至添加一些功能性元素,来提升或者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因此薄膜材料的电、光学性质必将与金属类型、粒径大小,薄膜厚度和配体物质类型,以及制备工艺等因素有关。本文探讨了金属纳米颗粒薄膜以及与有机小分子荧光材料纳米颗粒薄膜的电光学性质。本文采用低真空溅射方法制备出纳米金颗粒结构复合薄膜。通过调节金属薄膜厚度、是否退火以及复合物质的类型等方法来实现了溅射法制备纳米金粒子的荧光性质可调。通过样品的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实验表征图谱发现,在有复合物质存在时并且不进行退火,溅射时间越短,粒径尺寸越小,复合物质对金粒子颗粒聚集有控制作用。经过退火之后,粒径明显增加。拉曼散射光谱(RSS)图谱表征发现,纳米金与复合物质发生一定的反应,形成有特殊拉曼峰的新结构物质。UV-Vis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的复合薄膜对紫外吸收的能力有一定差别。我们从荧光发射光谱结果得到,荧光强度和效率与复合物质,是否退火以及厚度有关。SEM,I-V和荧光发射光谱等实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真空蒸镀方法制备纳米铝薄膜中的铝是以颗粒形式存在,颗粒尺寸大约在30-60纳米之间,纳米颗粒之间的的间距约为1~10纳米。采用模拟计算得到伏安曲线和实验测到的结果趋势上基本吻合。实验中发现,当样品的厚度较薄的时候(30纳米以下)则表现出非线性电学特性,当厚度达到30纳米以上时则其性质和大块金属的曲线走向接近。纳米荧光发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铝对有机物DPO的结构有一定影响,导致其荧光性质的发生一定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