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阳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已连续17年上报探明储量1亿吨以上。随着勘探工作的进行,发现的油藏类型越来越多,构造油藏的储量逐渐减少,隐蔽性油气藏的储量逐渐增加。“九五”以来,隐蔽性油气藏的储量已占58.3%,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类型。由于隐蔽性油气藏储层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勘探难度大,目前只靠一种单一的勘探技术和方法难以准确描述其变化规律。该研究的目的就是根据陆相盆地碎屑岩储层的沉积特点,在分析现有的地球物理技术适应性的基础上,使各类碎屑岩储层的描述具有针对性和特效性,并且使描述过程快捷、方便、流程化。
隐蔽性油气藏成群成带分布,在济阳坳陷有砂砾岩体、浊积岩、河道砂岩、滩坝等四个大的隐蔽性油气藏群。隐蔽性油气藏群受控于储层的空间分布,发育于陡坡带、缓坡带和洼陷带中。研究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济阳坳陷内主要的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明确不同类型的碎屑岩储层发育的相带和分布规律。
各单项的储层地球物理描述方法是相对完善的,但受算法、资料品质及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可能适应于任何的碎屑岩储层描述。该研究从储层地球物理描述方法原理入手,研究其对不同碎屑岩储层适应性和敏感性,完善了约束反演模型建立方法,拓展了时频、相干和属性分析的应用范围。针对碎屑岩储层的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浊积扇和滩坝五大沉积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储层描述配套技术。冲积扇内幕反射杂乱、有较好的包络面,核心技术应用相干分析,配合时频分析和属性分析进行储层描述;浊积扇内幕反射较好,核心技术应用相干分析,配合属性分析和反演技术进行储层描述;河流相沉积一般具有较强的能量,且构造相对平缓,应用三维解释技术就能快速有效地进行描述,配合反演、相干和属性分析则能更精细地描述储层;三角洲沉积具有多期性,具有良好的反射界面,属于泥包砂的特征,反演是描述这类储层的关键技术,配合相干、地震相分析和属性分析可有效地描述储层的分布特点;滩坝砂岩具有薄而广的特点,反射特征明显,相干和倾角分析技术是这类储层描述的核心。
对于典型的储层类型描述,采用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利用正、反演类比方法研究地震反射特征,结合沉积相特征,实现了地震相和沉积相的转换;分析勘探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完善了针对河流、冲积扇、三角洲、滩坝和浊积扇等主要储层类型的描述方法,可快速有效地进行储层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