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女仙形象研究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广记》是我国北宋初年由李昉等编辑的一部大型的类书,其中的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其较高的地位和价值。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局限,本文主要选择《太平广记》中的女仙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努力探索其内在的文化因素。   《太平广记》中有关女仙的记载十分丰富,总计记录了近百位女仙形象。这些女仙形象完全可以视为一个形象系统。就其整体而言,这些女仙形象不仅仙姿绰约,形态飞扬、而且其内涵深厚,复杂多样,令人目眩神迷。同时,这些女仙形象的记载大多来自古代的民间传说,虽然经过文人的加工改造,但其内在的民间性质却依然得到完好的保留下来,不失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的瑰宝。   我们从分析女仙形象的角度切入,不只是为了展示女仙神奇瑰丽,飘逸超然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为了深刻地探索这一形象背后所隐藏着的民众精神和民众情感。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章为《太平广记》女仙形象的定位,主要分析了女仙形象的内涵特征与类型。我们认为《太平广记》中的女仙形象具有超自然性的神力、青春永恒的丽容与至善至纯至真的特征,其外延上可以分为女神、天仙与女仙三种类型。   第二章为《太平广记》女仙形象的流变。主要从历时性的角度对女仙形象展开论述。在我们看来,女仙形象是一个不断发展流变的动态过程,并根据其自身经历的不同历史阶段进行阐述。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兽—人—神的三个历史阶段,我们在梳理其历史流变轨迹时,还对其流变的原因进行了我们自己的说明。   第三章为《太平广记》女仙形象的沉思。这一章,我们主要是分析女仙形象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在我们看来,其隐藏的文化内涵主要有这么三种,崇母意识的表达、女性独立自由意识的倾诉与民间精神压抑的艺术释放。  
其他文献
本文对顾炎武文论与明清之际文化生态进行了分析。作为中国17世纪伟大的学者与早期启蒙思想家,顾炎武立足现实的文学思想,跟他的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顾炎武的文
柳林,地处晋西边陲,天堑黄河东岸,南邻石楼,北接临县,乃晋西北的主要门户,为秦晋通衢。居古今军事要冲,一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四面环山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家乡古朴的风土人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