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数有自限性,少数可合并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若能做到早期识别重症及危重症患儿,并积极治疗,可大大降低此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肠道病毒检测是诊断手足口病的关键,目前可常规检测的肠道病毒有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oxA16),对于其它型别肠道病毒在手足口病病原谱中的构成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尚不清楚。据文献报道,EV71和CoxA16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但日本、芬兰等国也曾发生过由非EV71非CoxA16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两步法RT-PCR技术及基因测序技术对昆明地区200例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进行检测,并结合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昆明地区手足口病病原组成及寻找早期识别病情进展的监测手段,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以2013年3月至11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科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0例,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相关诊断标准分为3组,其中A组为普通组,B组为重型组,C组为危重型组。收集200例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特点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两步法RT-PCR技术及基因测序技术对200例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为0.05。结果:1.在收集的200例手足口病病例中,小于3岁患儿共163例,占总数的81.5%,其中普通组46例;重型及危重型组共117例。大于3岁患儿共37例,占总数的18.5%,其中普通组18例;重型及危重型组共19例。经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小于3岁手足口病患儿病情更易向重症及危重症进展。2.在收集的200例手足口病病例中,男性117例,女性83例,男女比例为1.41︰1,经卡方检验,各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3.发热患儿159例,其中,低热52例,中热69例,高热38例,无超高热患儿。经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重型组及危重型组患儿体温高于普通组。4.全部患儿均有皮疹出现,手足口腔、手足、手口腔出现皮疹者分别占总数的27.5%、18.5%、14.5%,为前三位,提示皮疹为手足口病的重要临床表现。5.重型组及危重型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受累情况,嗜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为较常见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6.测定2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经卡方检验,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重型及危重型组异常率高于普通组。7.经卡方检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糖在普通组、重型组及危重型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在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8.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106∕L者共4例,10~20×106∕L共58例,20~30×106∕L共20例,>30×106∕L共54例,经秩和检验,重型组与危重型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9.所有病例均收集了脑电图、头颅CT的检查结果,经卡方检验,各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10.200例手足口病标本中,共检出肠道病毒157例。普通组46例,其中,EV71感染11例,CoxA16感染31例,EV71、CoxA16混合感染3例,CoxA6感染1例;重型组68例,其中,EV71感染35例,CoxA16感染25例,EV71、CoxA16混合感染6例,CoxA10、CoxB3感染各1例;危重型组43例,其中,EV71感染27例,CoxA16感染9例,EV71、CoxA16混合感染6例,CoxA10感染1例。经卡方检验,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提示重型组与危重型组EV71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普通组;普通组CoxA16阳性检出率高于危重型组。结论:1.昆明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为EV71和CoxA16,且EV71更易引起重症病例,故对EV71感染的患儿要给予更多关注。2.除EV71和CoxA16外,还有一定比例的其他肠道病存在,如CoxA10、CoxA6、CoxB3,也可引起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不能忽视对非EV71非CoxA16肠道病毒的病原学检测和鉴定。3.小于3岁的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较快,需给予及时全面的治疗。4.在临床工作中,需严密监测手足口病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防止疾病向危重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