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气候变化受到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的气候变化跟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是由农业生态系统向草原生态系统转换的过渡区域,生态环境相当脆弱。这种脆弱性导致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极端敏感。又因为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并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对本区的气候变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根据内蒙古农牧交错区东部的四个气象观测站(翁牛特旗(1957—2013年)、阿鲁科尔沁旗(1959—2013年)、扎鲁特旗(1953—2013年)、科尔沁右翼中旗(1964—2013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法、滑动平均法、距平累积距平和干燥度计算方法对本区近60年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近60年内蒙古农牧交错区东部的气候趋向干暖化。具体结论如下:(1)年平均降水量趋向减少,整体变化趋势不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47—389mm;多雨期和少雨期交替出现,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基本处于相对多雨期,之后为相对少雨期。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冬春降水量偏少;春季趋向变湿,夏秋两季平均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阿鲁科尔沁旗和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冬季趋向略微湿润,翁牛特旗和扎鲁特旗的冬季趋向变干。生长季降水量为61—70mm,均呈现减少的趋势,生长季内的多雨期和少雨期交替出现。近60年400mm等降水量线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东段有向东向南移动的迹象。(2)气温整体处于增长趋势,年、四季和生长季平均气温的增长速率均高于同期全球及北半球的平均水平,但小于整个内蒙古地区的增长速率(0.42℃/10a)[51]。年平均气温在6℃以上,生长季平均气温在19.0℃以上。年、四季和生长季平均气温均发生了突变,年平均气温的突变期均出现在1987年前后,四季平均气温突变时间夏季最晚(均在1993年前后),春秋冬季较早(均在1987年前后),生长季平均气温的突变期均在1992—1993年。(3)本区近60年呈现变干趋势,并以中等干旱为主,均占到总年份的80%以上。最干旱期都发生在本世纪头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