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区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廇病毒16型L1基因多态性分析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ai9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HPV病毒基因存在变异,且具有种族和地域特异性。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L1基因的检测和序列对比,分析了青岛地区宫颈病变患者HPV16L1基因结构特点和变异规律,探讨基因变异与宫颈癌的相关性,为高特异性疫苗的研制提供实验基础。   材料与方法:(1)收集山东东青岛地区宫颈癌新鲜组织61例,经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LCT(液基细胞学检查)标本300例,其中正常细胞47例,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00例,H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53例。300例LCT标本中有明确病理诊断哲181例,其中慢性宫颈炎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ineoplasia,CIN)Ⅰ~Ⅲ级141例。   (2)用蛋白酶K法,分别提取新鲜组织和细胞DNA。   (3)以提取的DNA为模扳,采用PCR技术,以通用引物MY09/11筛选出感染HPV的标本,然后用HPV16型特异性引物筛选出HPV16阳性标本。   (4)以HPV16阳性标本DNA为模板,扩增L1基因全序列。   (5)所获PCR产物行基因全序列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与德国HPV标准株进行比对分析,寻找HPV16L1的突变位点,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变异,比较热点突变位点突变频率在各组的差异,并与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突变化点进行比较。   结果:(1)慢性宫颈炎组,CIN组、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分别为75.0%(30140)、89.4%(126/141)和93.4%(57/61)。3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0,P=0.015)。正常细胞、LSIL、JISIL、宫颈癌细胞组HPV感染率分别为55.3%(26/47),61.0%01/100)、81.7%(125/153)和93.4%(57/61)。4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405,P=0.000)。   (2)慢性宫颈炎组、CIN纠、宫颈组HPV16感染率分别为30.0%(12/40)、41.1%(58/141)和65.6%(41)/61),3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74,P=0.001)。正常细胞、LSL、HSIL、宫颈癌细胞组HPV16感染率分别为10.6%(5/47)、32.0%(32/100)、53.6%(82/153)和65.6%(40/61)。4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03,P=0000)。   (3)所有经过病理诊断的标本中,共有96成功扩增出L1基因,其中慢性宫颈炎10例、CINI~Ⅲ53例、宫颈癌33例,其扩增率分别为25.0%、37.6%和54.1%。所有LCT标本中,共有136例成功扩增出L1基因,其中HSIL70例,LSIL28例,正常细胞抹片5例。   (4)L1基因共发现13处变异,所有标本均发生C6240G、A6432G、6902insATC、6954delGAT及G7061A(无义)5处突变。另一突变热点为A6178C,其在慢性宫颈炎、CIN、宫颈癌3组间频率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X2=1.265,P=0.531),在正常细胞、LSIL、HSIL、宫颈癌细胞4组间频率分布办没有显著性差异(X2=6.705,P=0.082)。   结论:(1)青岛地区HPV16L1基因存在多态性,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C6240G、A6432G、6902insATC、6954delGAT、G7061A(无义)及A6178C。HPV16L1基因的多态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2)青岛地区HPV16L1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导致病毒地方株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改变,但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没有明显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在临床和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观察阻断第一肝门对术后血清转氨酶和淀粉酶的影响,并对其机制做进一步的探讨。方法:首先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阻
本研究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原发性肝硬化肝癌的动物模型,进行肝硬化肝癌的MRI表现与其病理的相关性的实验研究。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诱发型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