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而城市作为人类行为对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作用最频繁和最剧烈的区域,它的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本文选择北京市作为研究平台,在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多时段遥感数据的支持下,试图从三个层次(全市、区域、样区)来揭示1992~2001年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时空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1)1992~2001年全市土地利用面积、空间和质量都发生很大变化,其中以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变化最为显著;这两种土地类型的空间变化充分体现北京地形及区位特征对土地利用分布格局的影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移的主要目标集中于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在分区的基础下,运用数学模型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北京市2001年土地利用格局的区域差异性进行研究。北京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区域差异呈现如下规律:土地利用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近郊向远郊平原、远郊半山区依次递增;土地利用的集中程度则刚好相反;远郊山区由于受大环境背景山地控制,土地利用多样性在各区中是最小的,而集中程度则是最大的。 (3)选取海淀作为样区,探讨地统计学在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地统计学方法在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研究中同样有效,可以很好的揭示土地利用景观的空间分异性及形成机制,有效地识别变量的变化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