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自制排石汤系列药物在输尿管镜碎石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是当前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主要微创方法,但术后相应并发症如:结石残留、疼痛、感染、血尿、肾功能下降等困扰医患双方。如何减少术后结石残留、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肾功能,一直是泌尿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我国传统中医药对于泌尿系结石有其独特的排石溶石作用,与URL联合运用,有可能减少结石炎症粘连,促进结石排出,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的:通过观察院内自制排石汤系列药物(排石汤Ⅱ、Ⅲ号)在输尿管镜碎石术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寻一种优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月12月—2012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并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的患者1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排石汤联合URSL)和对照组(URSL)89例。治疗组:URSL术前7天服用排石汤Ⅲ号,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术后2-3天改用排石汤Ⅱ号,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疗程为8周。对照组:常规URSL,手术前一周及术后不使用排石相关药物。两组术中均常规置放F4.7/F6巴德双J管,术后2-4周行膀胱镜下拔除。参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术后2周、4周、8周,观察两组残石率、临床症状评分改变、术后肾功能(血肌酐)变化以及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结果:1.术后残石率:治疗组术后2周、4周、8周残石率分别为5.52%、4.24%、2.10%;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残石率分别为10.21%、8.42%、4.5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残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临床症状评分:治疗组术后2周、4周、8周分别为10±2.23、6±2.02、1±1.13。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分别为12±2.21、8±2.18、3±1.34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肾功能(血肌酐):对照组27例术后2周、4周、8周分别为132±10.21、103±9.27、80±7.34。对照组26例术后2周、4周、8周分别为177±11.23、124±10.31、100±8.34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患者肾功能方面,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4.安全性: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临床意义变化。结论:我院研制的排石汤Ⅱ号、Ⅲ号与URSL二者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术后残石率,改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非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发病因素与临床的相关研究。方法:2011年3月-2012年9月期间来我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NAION的住院患者纳为病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