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耐氯性能的可再生改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aia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具有高效率、低能耗及高选择性等性能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为了抑制水中微生物对膜造成的影响,常通过添加活性氯的方式抑制其生长和繁殖,但长期接触残余的活性氯会使聚酰胺分离层氧化降解,导致反渗透膜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因此,膜氧化是目前聚酰胺反渗透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开发具有耐氯性能的聚酰胺膜是保证反渗透膜持久、稳定和高效运行的重要途径。具有本征耐氯性能的膜材料开发周期长、应用推广难度大,尚不能满足反渗透发展的需求;膜改性法因设计性强成为提高膜性能研究的热点。现有的聚酰胺膜耐氯改性研究面临两个难题:一是改性可能增大膜渗透阻力导致膜通量降低;二是大部分改性材料被氯化后耐氯能力不可再生。本文针对上述两个问题采取不同的膜改性策略,包括在聚酰胺分离层掺杂纳米颗粒、表面化学接枝和表面静电沉积三种方法,在尽量减少损害膜性能的前提下,提高膜对活性氯的耐受性,同时赋予膜耐氯能力的可再生性,使其在遭受活性氯攻击后可以通过还原处理恢复其耐氯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纳米聚乙撑二氧噻吩颗粒掺杂的耐氯聚酰胺反渗透膜:采用反向胶束法合成聚乙撑二氧噻吩纳米颗粒,颗粒尺寸在50-100nm之间,小于聚酰胺分离层厚度,在水相和有机相中均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将纳米颗粒超声后分散于反应相中参与界面聚合制备掺杂膜,膜分离性能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分散于油相制备的反渗透膜保持了良好的分离性能,掺杂膜表面亲水性提高。由于聚乙撑二氧噻吩3、4位与氧相连,氧化还原电位较低,因此膜内分散的纳米颗粒可优先与活性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有效地抑制活性氯对聚酰胺分离层的氧化破坏。当活性氯强度达到5000ppm·h时,未改性原膜的归一化截留率降至96.2%,而改性膜的截留率仍保持在99.2%,纳米颗粒掺杂改性明显提高了膜的耐氯性。(2)二氨基二苯胺表面接枝改性的可再生耐氯性聚酰胺反渗透膜:利用聚酰胺膜表面残余的酰氯基团作为反应位点,采用二氨基二苯胺(UBOB)乙醇溶液对聚酰胺膜进行接枝改性。以膜表面接触角、Zeta电位和膜性能作为评价指标,得到聚酰胺膜表面的UBOB饱和接枝浓度为1.5 wt%,此时,膜接触角由63.9°增至79.1°,Zeta电位从-49.8 mV升至+11.0 mV,通量虽略有下降,但截留率有所提升。基于二氨基二苯胺与活性氯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了“氯化-还原”循环实验,三次“氯化-还原”循环后改性膜的归一化截留率仍保持在99.4%,而原膜的归一化截留率下降至97.8%,测试结果表明接枝改性赋予膜可再生的耐氯性。(3)聚苯胺静电自沉积修饰的可再生耐氯性聚酰胺反渗透膜:苯胺在过硫酸铵氧化作用下生成苯胺阳离子自由基并与表面荷负电的商业XLE聚酰胺膜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引发聚合反应自发生成聚苯胺沉积在膜表面。改性膜的傅立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1378 cm-1和1590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表明聚苯胺成功地沉积于膜表面。膜分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聚苯胺涂层虽然降低了膜的渗透通量,但膜的耐氯性能明显提高。由于本征态聚苯胺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性能,经过两次还原三次氯化处理的聚苯胺修饰膜的归一化截留率基本保持在101%左右,而XLE膜的归一化截留率降至96.7%。通过比较原膜和改性膜分离性能的变化,结合聚苯胺氯化还原前后红外光谱的变化,证实了采用Na2S2O3还原处理能够有效恢复改性膜的耐氯性能。综上,本文采用了纳米颗粒掺杂法、接枝法、静电沉积法三种膜改性方法,在不明显损坏膜分离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膜耐氯性能的明显提升。选取的三种改性材料均具有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能优先与活性氯发生反应,并有望实现膜耐氯能力的可再生。
其他文献
城乡间发展差距是城乡关系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城乡间发展差距增大,不仅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也是产生社会矛盾的原因之一,并是影响2020年前国家实现全面脱贫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新疆为案例,二元结构理论、城乡协调发展理论、城乡共生理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为基础,采用协调度模型和熵值法、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城乡发展差距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2000年到2016年的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尤其是文本数据中,蕴含着众多业务信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并为决策提供指导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文本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的关键能力之一,并强调英语阅读教学应以思维提升为导向。自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教学内容仍聚焦于文本的字面意义,教学活动以信息提取练习为主,没有很好地结合文本的体裁信息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评价等思维能力。体裁教学法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体裁被认为是一种交际事件,即作者因交际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而采用
新疆阿克苏红富士苹果(Malus pumila‘Hongfushi’)具有果面光滑、果肉细腻、果香浓郁、果核透明的特点,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素有“冰糖心”的美誉,其主产区
自1999年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陕西省的生态状况逐年改善,沙尘暴天数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同时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退耕还林成果进行维护。农户参与意愿是决定退耕还林政策绩效的关键因素。而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和对土地的要素投入度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导致他们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参与规模意愿和管护意愿也出现差异。基于此背景,本文展开小农结构性
近年来,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方式的改革给社区带来更多的自主权力,我国社区在高速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型社区如企业集宿区,各种社区组织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发展起来,在社区中发挥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监控、灾害预测、信息家电设备和建筑管理系统等社会领域中。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被部署于人类不便进入或无法踏足的区域中,因此如何降低节点能耗、延长电池更换周期是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点内容。分簇路由协议是提高能量利用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本文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现有的路由协
水声通信技术在海洋观测、深海探测开发以及军用等方面都有着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水声信道是一个时间/频率双选择性衰落信道,码间干扰极大,对高速水声通信发展形成阻碍。现今
准确的生存期预测可以有效地将乳腺癌患者区分到不同的危险程度组,一方面可以让患者获知该预后信息以便做出更好地生活安排,另一方面可以让医疗工作者对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医疗决策,使患者能够得到更为精准的治疗。目前,多组学数据由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数据量呈现出逐步增长的势态,在乳腺癌生存期预测研究中,整合多组学数据的信息以进而更好地预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是现今仍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机器学习算
随着3D建模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3D模型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产品设计,虚拟现实等,在这些领域中3D模型检索变的越来越重要。研究者提出了很多3D模型检索算法,其中基于多视角的3D模型检索算法取得了优越性能,但是对于多视角潜在关联的挖掘还有待提高。同时,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也有研究者将其应用到3D模型检索中,但是目前缺乏对深度学习在3D模型检索中性能的综合评价。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对深度学习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