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减施对大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y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肥盲目过量地施用导致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和土壤酸化,对当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生物有机肥则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肥料,能在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还会对作物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东北黑土作为一种宝贵的土壤资源,其土壤肥力直接决定着我国粮食的产量。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研究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减施应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通过各指标关联性分析探究东北黑土肥力提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减施技术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其他理化指标均有提高。特别是在结荚期有机质含量较FJCK处理组显著提高了23.33%;FJT2处理组全钾含量较FJCK处理组显著提高了4.33~6.34%;FJT2处理组速效钾含量较FJCK处理组显著降低了13.75~32.82%。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方式和化肥增量施用方式对土壤蔗糖酶、脲酶以及磷酸酶活性均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方式分别显著降低了15.14~25.36%、4.65~8.86%和16.31~22.28%,化肥处理方式则分别显著降低0.3~29.91%、9.6~17.44%和16.59~30.46%。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减施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以及绿弯菌门是优势菌门,且FJT2处理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变形菌门细菌一般生长在营养丰富的环境,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部分土壤理化性质显著相关,如速效钾(AK)、有效磷(AP)、碱解氮(AN)和磷酸酶活性,表明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减施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是由于理化性质的改变而间接影响。另外相对丰度较小的芽孢杆菌属其相对丰度随肥料施用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表明肥料的施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影响了土壤真菌群落组成,显著提高了久浩酵母菌属的相对丰度,并且降低了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表明生物有机肥或者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够有效地抑制作物病害的发生。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部分土壤理化性质显著相关,如全钾(TK)、碱解氮(AN)和蔗糖酶活性,表明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减施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是由于理化性质的改变而间接影响。综上所述,生物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提高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进而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另外,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减施使大豆产量显著提高了16.88%。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生产的高效性成为各行业领域的追求目标,同时对于自动化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在电气工程领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生产力水
以端羧基聚醚复合环氧树脂 (CEF)为增韧改性剂 ,配合稀释剂、潜伏性固化剂、固化促进剂、填料等组分制得单组分环氧型车用折边胶CA - 8。组分含CEF 5 %~ 10 %、双氰胺 (Dicy)
介绍了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应用和表征方法 ,综述了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究进展 ,展望了应用前景。
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建筑实际建设中,为预防火灾的发生以及降低火灾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强调消防系统的科学性。消防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能否吸引和留住人才,有效减少人才流失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就人才流失对企业造成的危害、企业
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先进制造业技术也呈现出精密化、网路化和智能化等新的特点。本文基于国内制造业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先进制造业技术的特点,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
在化工企业中,节省能源消耗是极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工企业里节能降耗的潜力和节能降耗的必要性,从而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化工工艺的能耗,分别从工艺的基本条件、动力能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电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电梯控制系统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持续发展。但是如今的电梯控制系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并且电梯检验工作仍然有许多部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节日出行时乘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日益增长,节日客流高峰时段存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无法满足客流需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安全与乘客的出行效率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输能力与客流需求进行匹配,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乘客出行效率有效的措施。首先,论文以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数据为依托对其
聚烯烃具有低的表面能 ,对于未处理聚烯烃表面的粘接 ,采用普通的胶粘剂 ,通常难以得到良好的效果。研制了一种复合型的乳液胶粘剂 ,通过对乳液组分配比的调整及增粘树脂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