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比较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当中,并非所有环境要素都具有可以成为人类财产并实现占有。自然资源,作为生态环境中可以为人类带来经济价值的环境要素,依据公共信托理论与我国《宪法》第9条,属于国家与全民双重所有。随着社会经济不断飞速发展,一味追逐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忽略其生态价值,忽略不具有经济价值的生态环境,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离的。因此,对于此类公共所有的环境财产进行保护和权利救济的时候,应当平等重视其上附着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正是为保护自然环境的两种不同价值侧面而产生,并且在制度设计和适用范围上存在高度重合,导致了两种诉讼程序之间的衔接不畅现状。本文旨在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设计合乎法理、科学流畅、简便实用的衔接机制,解决两者适用范围混淆,制度设计重合导致司法实践中现存的不合理问题。为此,明确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之后,本文首先使用案例分析与量化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环境典型案例中存在的矛盾点分类总结,作为最后制度设计时应当引起注意的关键点。其次,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与两种诉讼产生、发展的相关著作、论述进行收集整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来源进行辨析,证明两者的理论基础并不相同。在这之后,本文使用文献研究综合比较研究的方法,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性质、主体、诉讼请求与事实基础等方面表明,尽管两种诉讼本质不同,但在制度设计上仍然存在高度重合。最后,本文已经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致力于救济已经遭到损害的国有自然资源,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作用是保护可能、或已经遭受损害的环境公共利益作为分界点,将两者明确区分开来,并最终理清两者于司法实践中的优先与补充位置,为两者的衔接机制提出系统性设想。
其他文献
阐明不同坡向下草地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异格局,为退化草地的精准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退化草地不同坡向下(北坡N、西北坡NW、西坡W、东坡E
随着社会的发展,死刑案件逐步呈现出了复杂多元等特点,案件类型也展现出新特点。实践中的被害人过错限制死刑适用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伴随着被害人过错认定标准不规范
我国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储量巨大,开发前景广阔。但由于我国大部分非常规天然气储层的孔裂隙不发育,渗透率极低,相比常规天然气藏开发难度大。利用水中脉冲放电
介绍了某水厂扩建工程取水泵站吸水管的改造,絮凝池型式的选择,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过渡区的设计,滤池的平面布置,污泥处理工程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