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历二十年至万历二十七年的援朝东征是“万历三大征”中耗时最久、所用兵力物力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明朝经过朝鲜求援后的出兵援助,到和谈休战,再到再次出兵最终与朝鲜一起击退了日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本文试图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分析战争初期明朝决定出兵援朝、和谈失败之后明朝坚持再次发兵援助朝鲜,以及战后万历朝臣对坚持出兵援朝的态度,考量明朝在面临国内战争不断、兵饷不足、辽东女真势力崛起、朝廷政治腐败、党争不断的忧患形势下仍坚持出兵援助邻国朝鲜的内在原因,解读明朝朝臣和皇帝对于日本侵略朝鲜的认识,了解明代士大夫眼中的中日与中朝关系的差异,认识当时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的地理边缘和体制本身的弹性,以求有助于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当今东亚三国的关系。本文认为:明朝决定出兵援朝从根本上讲,中国排除万难、抗住国内形势紧张的压力最终援朝是由于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中朝两国的朝贡关系在明朝皇帝以及朝臣心目中早已烙印化。朝鲜向中国求援,表明了其“事大”图存之心,中国决定援兵,彰显了其“字小”之义。而究其保护藩属国的内在原因在于明朝与朝鲜在文化上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有出于保护藩篱,以防中国边境受到侵扰的目的。对于援朝所抗击的国家日本,明代士大夫则是不信任的排斥态度。原因在于日本未被明朝纳入藩属国范围内,并且对中国不断侵扰。全文一共六部分,首先介绍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对万历援朝东征的庙堂策划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并简要介绍主要参考资料;第一章对战争过程进行简要的介绍;第二章展开万历朝臣关于援朝东征议论的史料梳理,理清朝臣不同的主张,阐明明神宗的决策,借此展现皇帝与朝臣对朝鲜之役的态度;第三章梳理和谈失败后坚持出兵援助朝鲜直至战争结束的策划,呈现出大臣对于援兵再战的态度,以及战后留兵朝鲜一事的探讨;第四章通过整理万历后期几位代表性大臣的文集奏疏,呈现他们对当时明朝出兵援朝的态度;结论部分总结明朝出兵援朝的原因认为:从根本上讲,中国援朝是由于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和明朝与朝鲜在文化上的认同,同时亦为了保护本国安全。对于援朝所抗击的国家日本,明代士大夫则是不信任的排斥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