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诗典故英译对比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0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故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讯息,唐诗中典故的丰富运用为其带来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如何翻译唐诗中典故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的课题之一,更是传播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途经。   本文以定量分析为出发点,从宾纳与许渊冲各自翻译的《唐诗三百首》中提取两者重合翻译的八十三首,以此建立了汉语与两个英语译文的平行语料库,即宾纳的英译本以及许渊冲的英译本与汉语诗文的平行语料库。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对83首唐诗中的124个典故按其来源进行分类,并从两译本中随机抽取了45个典故及其译文进行对比和分析,最终总结出宾纳与许渊冲各自译本在翻译唐诗典故中的策略倾向。此项研究旨在探索典故翻译应该采取的策略及方法。   该研究表明,对于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典故,两为译者均采取了归化、异化等多种翻译策略,但是在倾向性上有着很大不同。该研究用统计学方法证明了宾纳与许渊冲在典故翻译策略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作为欧亚裔先驱作家之一的水仙花,在她的唯一一部成卷作品《春香夫人》中,她重新定义了女性的身份认同,尤其是华裔女性的身份认同。这本书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这本书引起
本文以英文心理学教科书为语料,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探讨多模态和语类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并由此展现心理学教材的语篇特征。本研究旨在说明:教材的多模态特征是由语类
《支流人》是凯特·肖邦于1894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作者用简单凝练的文风,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克里奥尔风情画卷。小说集主要讲述的是生活在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藤河
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作和翻译并举的作家兼译家,如鲁迅,茅盾,郭沫若,林语堂等,他们为西方先进思想文
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黑人女作家之一。《慈悲》是她的第九部小说,也是她的最新力作。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运用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