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一些曾经长期中断的民俗文化,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不断被复兴和重构,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甚至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标识,其中嘉兴端午文化就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案例。虽然,这样的复兴和重构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也有各种视角的争议,但是,很多学者关注于这样的新时代的文化现象,从各个侧面展开调查和研究。从对端午文化的研究来说,一直以来多是根据零散的节俗事象的描述,比较侧重于探析其起源、传播以及内涵的研究,而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四通八达,很有必要从一种比较全面的整体性的角度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再仪式化的角度从一个侧面对现代的端午文化进行探讨。这里的“再仪式化”可以理解为一个过程,是一个从消失的传统性仪式经历重构而走向现代性仪式的过程。本文的目的主要是以嘉兴海宁市长安镇为调查地,通过对长安镇传统端午习俗和现代重构的端午文化的描述,考察从消失的传统性仪式经历重构走向现代性仪式的再仪式化过程,从而揭示当下由政府主导的有关端午的各种活动,其实是整合了相关文化要素的仪式集合体,并进而说明为了更好的理解当今社会的文化现象,今后对仪式集合体的研究或将成为超越单个仪式研究的一种方向。具体内容为:首先,以仪式理论为分析工具,对仪式进行细化理解,提出可以从“民众仪式”(以民众为主)与“政府仪式”(以政府为主)这两个概念,来理解和认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仪式的不同性质;其次,对再仪式化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表明经历再仪式化的现代性端午仪式已经成为政府建构地方文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最后,通过以上这样的对仪式概念的深化理解和再仪式化过程的描述分析,试图对改变民俗学的狭义仪式观有所促进。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是综述相关的已有研究;第二章着重对调查地端午习俗的概况描述;第三章通过对长安镇消失的传统性端午仪式的描述和分析,来显示这种仪式的图景和特性;第四章通过对长安镇现代重构的端午仪式的阐述,来表明这种仪式的现代性特征;第五章通过对消失的传统性仪式和现代重构的端午仪式的对比分析,来呈现再仪式化的过程;第六章是对全文的回顾和结论。通过本文的分析,可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传统的端午仪式可以称之为“民众仪式”,现代重构的端午仪式可以称之为“政府仪式”。传统的端午仪式主体基本上是民众,现代的端午仪式一般来说政府主导的比较多。传统的各种端午仪式的产生和延续是源于民众的生活需要和信仰诉求,而现代重构的端午仪式的主导者是政府,政府通过端午仪式的重构来形塑地方文化,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整体发展,这显露出现代端午仪式呈现的是政府这一主体的价值诉求。第二,经历再仪式化过程的现代端午仪式,成为政府建构地方文化的一种重要机制。政府在重构端午仪式的过程中,将相关的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文化要素不断的凸显出来进而强化,从而建构着新时期的地方文化。第三,由政府主导的有关端午的各种的活动,其实是整合了相关文化要素的仪式集合体,而这将很可能是现代仪式继续发展的一个趋向。为此,在当下对于仪式的研究有必要认识到这一点,以深化对仪式的认识,检讨在民俗学中还存在的对仪式相对狭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