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双轴车响应的桥梁路面平整度识别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joyjoy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面平整度是评价桥梁服役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桥梁维护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伴随服役时间的增长,车载和车流逐渐增加,加之环境因素影响,桥梁路面平整度等级逐渐下降,直接影响行车的舒适度甚至安全性。传统的路面平整度测量方法主要依赖结构复杂的接触式测量仪和激光传感器、高速相机等光学设备系统,价格昂贵且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量大面广公路桥梁路面平整度的快速、经济且准确的测量需求。论文围绕基于移动车辆响应的桥梁路面平整度测量理论与方法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提出了基于两连接双轴车响应的桥梁路面平整度识别方法,利用位移影响线原理建立了双轴车前后轮轴接触点位移相关性的数学表达,获得了双轴车响应中桥梁(接触点)位移与路面平整度时程的解耦条件,推导了基于双轴车响应的桥梁路面平整度识别闭合解;(2)分别应用于简支梁桥和三跨连续梁桥,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验证了基于双轴车和影响线的桥梁路面平整度识别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识别误差与车致桥梁动力冲击系数呈正相关性,建议在实际测试时测量车质量不宜过大且采用中低速度(建议小于50 km/h);(3)引入了输入未知时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 with unknown inputs,EKF-UI)算法,联合双轴车响应状态变量、观测变量与路面平整度输入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推导了桥面平整度的解析递归解,建立了基于移动双轴车响应和EKF-UI的桥梁路面平整度识别方法与步骤;(4)分别建立了适用于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的车桥耦合振动有限元模型,数值结果表明:基于EKF-UI算法反演桥面平整度的误差指标随着车速、环境噪音水平的提高而增大,随着桥梁阻尼的增大而减小,但不受车桥质量比的影响。本论文提出的基于双轴车响应的桥梁路面平整度识别方法仅依赖于车体参数及其在桥梁上的相对位置参数,无需桥梁截面积、刚度、密度等参数,证实了本文方法可适用于多种类型桥梁。
其他文献
多目标优化问题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它往往包含多个需要同时求解却又存在矛盾的优化目标。例如物流调度问题,在考虑物流成本最低的同时,需考虑用户的满意度最大。不同于单目标优化,多目标优化的最优解是Pareto解集,而非某个单一的最优解。为求解多目标优化,相较于传统数学方法,基于种群迭代的智能演化算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智能演化算法对多目标优化的解决效率,文献中出现了许多利用优化
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与验证对于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自动驾驶公司和相关研究机构通过虚拟测试的方法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快速和充分的测试验证,但目前针对高速公路超车工况下的复杂关键场景研究较少。本文针对自动驾驶汽车高速公路超车工况关键场景进行研究,以期生成高速公路超车工况下的关键测试用例用于封闭道路测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功能特点,对主车和干扰车的位置和
为响应国家清洁供暖改造号召,本文针对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在现实条件下运行性能不明、热环境营造效果不清的问题,对寒冷地区农村住宅用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的运行性能与效果进行探讨。本研究结合供暖工况、地区气候和住宅热工性能这三大现实条件,综合运用了实地走访调研、性能测试平台搭建、建筑负荷仿真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机组启动性能动态变化以及室外温度、房间热负荷对机组性能影响,对机组在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应用条件下的运行性能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快我国能源转型的重大发展战略。风能作为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风能储量约10亿k W,居世界首位,其中海上风能资源储量达7.58亿k W,开发潜力巨大。深远海风能资源丰富,风速稳定且对沿海环境影响较小,是当前海上风电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海上浮式风电机组是目前最有效地开发深远海风能资源的海洋工程装备。然而
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资源的协同化、网络服务的差异化以及网络管理的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网络架构已经难以满足高质量的网络需求,成为了制约网络新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软件定义网络(SDN)架构是传统网络架构的变革和提升,为解决复杂网络需求提供了可行的方案。SDN网络同样面临传统网络中的各类安全威胁,但是基于网络架构不同,SDN网络在解决安全威胁时具备一些优势,例如全局网络视野以及动态网络策
世界各国对大跨度空间结构的研究都极为重视,这种结构体系的研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长期服役的大跨空间结构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而当前还没有可靠实用的方法对此类结构进行安全评估。针对大跨空间结构及时建立结构的损伤识别和健康监测系统,不仅能够及时的提供结构的运营状态信息,以便人们及时对结构进行修复和加固,同时还能够根据结构当前状态预测结构的使用寿命,该技术手段为结构安全
我国小城镇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得到快速发展,城镇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张,农村人口加速聚集。数量众多的小城镇逐渐成为城镇化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伴随着对山水价值的忽视与对非建设用地的盲目开发导致了生态、文化、功能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其中绿道作为城镇建设的一种先导策略,能有效遏制城镇蔓延、保护生态环境并改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游憩、健身娱乐等活动需求,为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为了打造更好的城市环境,通过电线杆架设电缆的输送电方式逐渐被电力隧道输送电的方式所取代,电力隧道的掘进已经成为城市送变电公司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送电变公司的调查发现,目前电力隧道正在采用的掘进方式为人工水钻法,这种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掘进效率低等问题。要改善目前电力隧道掘进工作的现状,需要提高掘进设备的先进性。本课题以重庆市电力隧道的施工工艺
多孔陶瓷辐射燃烧器中的燃气燃烧具有热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的优点,符合当下民用燃气燃烧器节能高效的发展趋势。多孔陶瓷辐射燃烧器与被加热对象的传热方式是以辐射传热为主,对流换热为辅的。掌握多孔陶瓷辐射燃烧器与被加热对象的辐射传热和对流换热规律,对于多孔陶瓷辐射燃烧器的开发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验测试与理论计算相结合,对多孔陶瓷辐射燃烧器与被加热对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辐射传热与对流换热理
镁合金具有低密度、比强度高、优异的抗阻尼性能和良好的可回收性等一系列优点,使其在为微电子、汽车以及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巨大应用潜力。但是,其较低的绝对强度成为镁合金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目前,虽有添加大量稀土元素的镁合金,如Mg-Gd-Y-Zn-Zr等高稀土镁合金表现出超高的强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但是其较高的成本,使其仍难以在民用领域进行工业大规模生产推广。因此,镁合金的进一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