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刚性端板连接优化设计研究及其在钢框架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ege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板连接节点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钢结构梁柱连接形式,具有一定的转动刚度,是一种典型的半刚性连接。然而在工程实践中,由于缺乏成熟的计算方法和工具,往往按照刚接假定对其进行设计,从结构安全和经济性方面考量都是不利的。与此同时,梁柱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的设计是一个涉及多参数的复杂问题,端板厚度、端板宽度、螺栓直径、螺栓排数、螺栓间距等构造参数的不同组合,会产生刚度、抗弯承载力以及成本均不同的节点。因此,为便于端板连接节点在钢框架设计中的应用,需要对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在钢框架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研究:(1)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梳理了组件法计算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抗弯承载力和初始转动刚度的方法,通过自编程序实现抗弯承载力和初始转动刚度的快速计算;结合半刚性连接弯矩-转角曲线模型,开发了不同类型端板连接节点弯矩-转角曲线的计算程序。(2)以22个试件的试验或有限元结果为依据,比较端板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不同计算方法的差异并选出合适的计算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弯矩-转角曲线模型的拟合情况并选出适合描述半刚性端板连接弯矩-转角曲线的数学模型。(3)以半刚性端板连接的制造成本为目标,以连接刚度和抗弯屈服承载力需求为约束条件,建立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的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实现多种类型端板连接节点的优化设计。(4)在半刚性端板连接优化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与节点优化相结合的半刚性钢框架设计流程,尝试解决半刚性钢框架设计中连接节点设计和梁柱设计互为前提的难题。对一个单层单跨和三层两跨的半刚性钢框架进行设计,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5)从框架梁受力最优、梁柱连接约束系数和连接节点承载力以及成本的关系,对半刚性钢框架设计中梁柱连接约束系数的合理取值进行探究,并给出设计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涂料技术的发展进步,水性环保型涂料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但是水性涂料,例如水性聚氨酯和水性聚丙烯酸酯涂料,存在耐水性差、硬度低和热稳定性差等缺点。这些缺点可以通过有机聚合物与无机纳米粒子杂化的方式,制备成两相的、多功能的和结构化的涂层进行改善。这一方案为改善水性涂料的性能,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水性涂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将纳米氧化锌(ZnO NPs)和纳米氧化铁(Fe2O3 NPs)复合,
光纤放大器作为现代通信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光纤喇曼放大器(FRA)因为具有任意工作波长、增益波段灵活以及可实现分布式放大等特点,成为现代光纤通信系统中关键技术之一,在密集波分复用(DWDM)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光纤喇曼放大器也存在自身的缺点:例如增益不平坦和较高的干扰噪声。目前为了解决增益不平坦的问题,主流的方法是利用空间波分复用(WDM)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同时抽运
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每年的交通事故数量居高不下,有数万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丧生;行人作为道路交通中的弱势参与者,在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中一直占据较高比例,相对于机动车内乘员,与机动车碰撞后更易受到伤害,行人的碰撞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我国的人车碰撞事故中行人的损伤影响因素为研究内容,通过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行抽样调查和深度调查,得到能反映我国人车
Cu-15Ni-8Sn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电导热性能、耐磨耐腐蚀性能和抗应力松弛性能,被视为最有潜力的铍铜合金替代品。该合金在飞机起落装置、航空航天工程、海洋工程装备及电气工程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众多学者对该合金的相变、微合金化、制备工艺以及热处理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出了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Cu-15Ni-8Sn合金。但目前,研究依然侧重于实验室条件下的小尺寸
疲劳驾驶导致了大量的交通事故。深入研究疲劳驾驶,对驾驶员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对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作为疲劳驾驶检测方法之一的基于面部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具有实时性、无入侵式、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成为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的热点。然而,传统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对基于时序特征的疲劳行为缺乏有效识别,如打哈欠和瞌睡。同时,由于光照条件的变化、极端的头部姿势和脸部遮挡等干扰因素严重影响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内容在教育、医疗、多媒体数字娱乐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用户在虚拟现实内容作用下的情感感知对内容优化和用户体验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将围绕虚拟现实场景的情感诱发和情感识别这一科学问题展开。目前,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情感诱发及情感识别研究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传统的情感诱发素材多为图像、音频、视频等格式,缺少科学量化的方法建立虚拟现实场景与情
人到老年,身体机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形体特征、感官能力、机体功能的不断变化导致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也随之减退,导致他们在环境中开展活动时往往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目前我国面临着人口快速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居家养老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国策之一,对社区环境的适老宜居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现行可参考的环境设计标准主要从无障碍层面出发,考虑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难以有效应对老年人群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天然采光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天然采光对于教育建筑的重要作用,首先,天然采光对学生与教职员工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其次,诸多的研究从视力健康、日常节律等方面证明了天然光对青少年成长发育的重要性;并且,合理有效地利用天然光,可以大幅度减少教育建筑的能耗,从而降低学校的运营成本。首先,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与相关案例
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肌缺血是降低心血管病过早死亡率的关键。心肌缺血的诊断主要依据电子病历中的相关临床信息和心电图。电子病历中数据复杂、关键词模糊,通过人工提取其中的检查结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同时,因为心电信号振幅小、特征不明显等因素,医生判读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精度并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医疗实体识别方法提取电子
脑电信号与人的情感认知活动联系密切,可以反映人的情绪变化。相比于其他生理信号,脑电信号具有更好的时间分辨率,因此在情绪识别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监测脑电信号并进行情绪识别,人们对脑电信号的采集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采集到的信号可靠性高,而且还需要设备佩戴舒适,方便携带。基于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脑电采集设备需要佩戴脑电帽,使用过程繁琐,穿戴不适;(2)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