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廷相是明朝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一位满腹才华的诗人。从明代到现代,他的哲学思想与教育思想一直被学者研究,而其诗文造诣则很少被关注,基本属于空缺。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对王廷相本人及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进行阐述,展示作为明代文学“前七子”之一的王廷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为进一步研究前后七子的文学创作打下基础。全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王廷相研究综述(绪论)。把从明代之后至现代对王廷相有关研究作了整体的概述,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二、王廷相的生平、思想及其著述(第一章)。从生平、著述、思想三方面分别叙述。简述生平及著述,从哲学、文学、政治、教育与道德,分项重点论述。哲学上,王廷相是明代气学的主要代表者,建立起自己的元气本体论的思想体系并在元气本体论基础上的树立无神论思想,否定有超自然的主宰者,对神秘的谴告说、祥瑞与灾异说进行批判,探讨心性论上提出“性与气相资”、“性生于气”,主张性有“善恶之杂”。文学上,提出“文以阐道”、“无意于为文”、“诗贵意象透莹”以及文学尚须“感时愤世,忧在天下”等文学思想。道德上,传承了宋明理学道德论的思想,讨论了天理与人欲、尊德性与道问学、动与静之间的关系。政治上,核心在以民为本,强调修举纲纪,主张“以夷制夷”,不拘一格用人才。教育上,颁发《督学四川条约》,第一次提出国家办学目的是“求有用之才,赞无为之治”,《条约》规定有二十一条,涉及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师生守则、品行修养等,强调学生须“为有用之学”,学以致用,“治己之学”。三、对王廷相诗歌的思想内容加以总结。王廷相留存的大量诗歌从题材和内容上大体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深刻揭露时代弊端和社会黑暗,反映关心国家命运、民间疾苦、谴责了官吏贪鄙的诗歌。第二类是诗酒酬和、赠答、送别怀人之作,这类作品具有一定思想,抒写个人情感。第三类是写景体物,抒发情感的诗歌。第四类是游历祖国名山大川,赞颂河山壮丽的诗篇。四、王廷相诗歌的艺术成就。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其诗歌多写真感情,情感丰富充沛,使诗歌创作摆脱“台阁体”的影响,回归到抒情的道路。二是其诗歌铸就了个人的独特风格,其诗具有气势磅礴、潇洒飘逸、清雅闲淡的风格,从而为明代中期诗坛增添了色彩。三是王廷相重视民歌,积极向民间诗歌学习,创作出一大批清新活泼的民歌体诗歌,代表诗歌发展的方向,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