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较为可靠的生物资源信息,通过结合生物大数据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结构、节点的连接模式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已经成为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利用PPI网络预测蛋白质复合物或功能模块,对深入分析细胞环境中蛋白质在不同时空领域中参与的功能机制具有基础性作用,同时对人类探索药物研发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用于寻找复杂网络中社区结构的图聚类算法被应用于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较为可靠的生物资源信息,通过结合生物大数据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结构、节点的连接模式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已经成为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利用PPI网络预测蛋白质复合物或功能模块,对深入分析细胞环境中蛋白质在不同时空领域中参与的功能机制具有基础性作用,同时对人类探索药物研发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用于寻找复杂网络中社区结构的图聚类算法被应用于蛋白质复合物识别领域中。但是,大多数现有的方法通常会忽略复合物固有的生物结构,另外,许多方法仅考虑复合物为密集子图进而忽略了复合物自身的生物功能。本文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从已知复合物的拓扑结构出发,对基于核-附属的蛋白质复合物识别框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覆盖聚类-核-附属蛋白质复合物识别算法CCA-SE(Seed extended protein complex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overage clustering)。PPI网络具有社区结构特性,且对PPI网络和已知复合物进行拓扑属性分析,蛋白质复合物主要由高度互连的核心结构和具有辅助功能的边缘蛋白集合构成。因此,本文在引入核心-附属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覆盖聚类算法挖掘复合物的核心结构,从而对PPI网络进行聚类分析。利用CCA-SE算法在酵母和人类两个物种的多个公共蛋白质关系网络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算法识别结果表明CCA-SE较MCODE、MCL、COACH等算法具有更好的识别率。此外,通过算法识别出的案例也表明算法能够获取具有生物意义的复合物。(2)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物和Node2Vec算法的病毒宿主蛋白预测方法。本文首先将SARS-CoV-2病毒-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谱和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整合,对整合后的网络进行聚类分析。在引入聚类结果的基础上,对PPI网络进行拓扑特征分析,最终获取宿主蛋白预测结果。算法通过在GO及KEGG上的分析表明算法的实用性,为检测病毒药物靶标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其他文献
森林公园作为保存着具有人类乃至地球历史意义性的教育资源集合地,是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当今森林旅游的迅猛发展,森林公园建设呈现新业态新产业,然而森林公园主题多样化背景下的以科普教育功能的建设却不见增长,与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科普教育普及需求相悖。森林公园已成为保护森林资源和传播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目前森林公园的科普功能建设普遍停留在宣传栏、展示牌、植物铭牌等“被动式”的宣传设施,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落叶阔叶林作为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生物量的研究,对于测量森林固碳能力、评估森林碳平衡至关重要。本文以金寨县马宗岭林场天然次生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设置不同年龄、不同立地条件、大小为20*20m的样地,样地生物量采用通用硬阔生物量公式计算。然后以World View-2为遥感数据源,提取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等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而低温、干旱、盐渍等众多不利环境因素却严重制约着毛竹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挖掘毛竹中的抗逆基因,提高毛竹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成为毛竹遗传育种的重要课题。植物单价阳离子/质子反转运蛋白(CPA)是一类在植物盐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跨膜转运蛋白,包括Na+/H+逆向转运蛋
乡村意象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人们对乡村可见事物的特征,以及乡村中的记忆,在经过抽象的归纳和选择后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心理图像,是内化于人们心中关于乡村特征的记忆。当下,各地乡村建设同质化严重,乡村风貌特色逐步缺失,我们需要加强重视,保护乡村意象的特色及完整,真正了解村民心目中的乡村。不同地域下文化及环境有着较为明显的乡村意象的差异,本文借鉴自然地理分区、综合农业分区、中国文化分区,以及中国传统聚落景观
本文以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宗岭片区天然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主要以胸径大于等于3cm的每木调查数据,以群落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的运算方法,旨在揭示在大别山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中,落叶阔叶林群落演替动态和物种共存特点,为过渡区落叶阔叶林植被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群落结构特征:调查胸径DBH≥3㎝的植物,调查发现群落总体共有20科26属36种
随着汽车控制技术的发展,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控制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各类型的四驱汽车中,在汽车行驶中会遇到行驶失稳的工况,如汽车转向时发生转向过多或转向不足的情况,ESP系统检测到此类情况后开始工作,将制动力按照控制策略计算的数值分配到各个车轮上产生横摆力矩修正汽车转向与行驶轨迹。汽车转向时稳定性下降,为保证行驶安全性ESP系统频繁工作,制动对于汽
油茶是我国特有高品质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工业价值。本文针对现有的油茶果采摘特点,结合国内外果实采摘经验,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辅助技术的扭梳式油茶果实采摘方法,该方法重点研究了花蕾低损伤的油茶果实扭梳式采摘机构模型设计,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成熟油茶果识别与分割,采用双目立体匹配技术完成油茶果的空间位置标定,实现了油茶果实的有效识别和三维空间的定位,为扭梳式油茶果实采摘机构提供必要的
大气氮沉降的增加会改变土壤性质,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为明确氮沉降对城市园林绿地土壤碳及其理化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在安徽农业大学农萃园教学实习基地内选取7年生的糖槭(Acer saccharum Marshall)、红枫(Acer palmatum Thunbf.)、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和茶条槭(A
犁铧、犁胸是摆式犁体切削土壤过程中最关键的两个工作部位。犁铧的主要作用是入土、切土;犁胸则是将犁铧移来的土壤继续进行破碎和翻转。现有研究表明,在高速梭式耕作条件下,犁铧的铧尖区与犁胸的胫刃区的作业温度会急剧升高,是摆式犁体上最高温度部位;土壤流变行为对铧尖区、胫刃区的扰动犁耕凿削耦合作用也会增强。由此推断,铧尖区与胫刃区的局部高温会影响土壤流变对犁体面的凿削作用,导致犁体出现耕犁损伤。因此提出“降
推荐系统作为辅助用户决策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特定算法在海量的信息中为用户提取出其可能感兴趣的信息。而传统的推荐模型存在部分信息利用不充分,推荐性能受限等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模型虽然更有成效,但也存在无法处理非欧数据的问题。本文在传统推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现有的图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融合社交关系与注意力机制的图神经网络推荐模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