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它集中表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信念、价值规范和道德标准。目前,国内外环境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带来严重冲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成为当代迫切的历史使命,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长效机制建设是前提和基础,也是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其主要宗旨就是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教育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明确分工、各尽其能,并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从而建立能够长期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促进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机制。本文先阐述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的相关概念,尤其是厘清其长效机制的要素组成,主要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载体、教育评估、教育反馈与调控等要素。而后,基于文献和我国现实情况的深入分析,得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在组织保障、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方法运用等方面已有一定建设,但仍存在机制要素组成不完善、机制建构制度不健全、机制运行不通畅、机制功能发挥不到位等问题。并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要素开展分析,认为其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者不够重视、保障制度不够、方法缺乏创新、载体资源利用不够、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反馈调控不及时、国内外环境比较复杂以及系统研究相对薄弱等。最后,基于以上问题和相关原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各项机制建设建议,包括工作队伍素质提升机制、社会环境优化机制、载体资源整合机制、方法创新机制、条件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反馈调控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与制度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开展,从而促使人们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