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核电站的发展,核电站压力容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这就对压力容器支撑件用钢提出了新的要求,核用Q460钢作为新一代核电压力容器支撑件用钢,具有良好的力学和抗辐照性能,但目前对其焊接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核用Q460支撑件用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78型淬火膨胀仪对核用Q460钢的SH-CCT曲线进行绘制,利用SH-CCT曲线的结果制定单-双道次试验方案并进行试验,利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进行高温拉伸试验。试验过程中用到的仪器设备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维氏硬度仪等。通过粗晶热影响区、SH-CCT曲线、单-双道次试验,得到粗晶热影响区、单-双道次的组织及性能;通过高温拉伸试验对高温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到高温拉伸条件下材料塑性变形机理,得到高温强度及塑性。通过对核用Q460钢的焊接间接性评定及SH-CCT曲线分析,核用Q460钢具有一定的冷裂纹敏感性,热裂纹敏感性较低。粗晶热影响区存在三个相转变区,当焊接t8/5在3s10s之间时,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当焊接t8/5在10100s之间时,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当焊接t8/5在100s1000s之间时,组织为贝氏体;当焊接t8/5在1000s16000s之间时,组织为贝氏体+珠光体。高温应力-应变曲线表明: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抗拉强度降低,最高抗拉强度和最低抗拉强度的差值为124MPa;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断面收缩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拉伸温度为1000℃时,断面收缩率为85.7%,当拉伸温度为1250℃时,断面收缩率最低,为34.5%。通过单道次热影响区焊接组织及性能分析发现,随着焊接t8/5的增加,材料的硬度值降低,材料的相转变向高温方向移动;在粗晶区,当t8/5为25s时,得到的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当t8/5为50s时,得到的组织为下贝氏体,当t8/5为150s时,得到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在细晶区,当t8/5为25s时,得到的组织为下贝氏体,当t8/5在50s150s之间时,得到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在临界相变区,当t8/5在25s50s之间时,得到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当t8/5为150s时,得到的组织为珠光体+粒状贝氏体;在亚临界相变区,当t8/5在25s150s之间时,得到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通过双道次热影响区焊接组织及性能分析发现,在再热粗晶热影响区,由于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多为非平衡组织,发生组织遗传现象。在CGCG热影响区,当t8/5为25s时,得到的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贝氏体,当t8/5在50s150s之间时,得到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在FGCG热影响区,当t8/5在25s150s之间时,得到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在ICCG热影响区,当t8/5在25s50s之间时,得到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当t8/5在为150s时,得到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珠光体;在ICCG热影响区,当t8/5在25s150s之间时,在ICCG热影响区产生了对韧性影响较大的粒状贝氏体,使再热热影响区的韧性降低,需进行焊后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