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活性炭性能优良,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制药、冶金和电极材料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磷酸法是唯一被应用于工业的活性炭化学制备方法,其安全性高且工艺流程较成熟,但也存在如制备周期较长、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不够高等问题。超声能强化原材料与活化剂之间的传质,加速物质交换反应的进程,从而弥补传统磷酸法的不足。而关于超声法制备活性炭的研究及活性炭制备的声化学反应器的研究都比较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炭性能优良,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制药、冶金和电极材料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磷酸法是唯一被应用于工业的活性炭化学制备方法,其安全性高且工艺流程较成熟,但也存在如制备周期较长、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不够高等问题。超声能强化原材料与活化剂之间的传质,加速物质交换反应的进程,从而弥补传统磷酸法的不足。而关于超声法制备活性炭的研究及活性炭制备的声化学反应器的研究都比较少见。本文以废木屑为原材料,采用超声-磷酸浸渍法制备活性炭,研究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超声形式等对活性炭制备的影响。发现超声处理使活性炭制备的总浸渍时间节省了约85%,并提高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容、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了超声-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优工艺条件:活化温度425°C,浸渍比1.3:1,以及超声组合浸渍——180W的变幅杆式超声处理5min后用44W的槽式超声处理10min。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达1507m2/g,与无超声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相比提高了29.13%(340 m2/g)。采用水听器测量法和功率谱分析法对槽式和变幅杆式两种声化学反应器进行声场特性研究,发现两种反应器在木屑与磷酸的混合物中分别营造了一个典型非空化场和一个典型空化场。在两种声场下研究了超声-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作用机理,发现超声振动和空化都能促进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扩大和孔隙发育;超声振动主要影响活性炭中孔的发育,增大超声振动能量能同时增大活性炭的中孔孔容及中孔分布范围;超声空化主要影响活性炭的微孔孔容,而对微孔分布影响不大;超声空化能量过大会阻碍活性炭孔隙的发展。结合声化学反应器设计理论及前期实验结果,初步设计并制造了可旋转式四棱柱声化学反应器样机。采用铝箔腐蚀法对样机的声场强度和分布进行研究,发现该设计有利于实现大功率均匀声场。最终从功能和结构的角度设计了用于超声-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大功率声化学反应器,反应器处理量为236.57L,满足中试规模的要求。
其他文献
破坏性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得各国地震学家都在努力探索和研究抗震减灾的方法和手段。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地震预警、地震灾情速报等在抗震减灾方面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地震预警系统开发与布设成为当前各国研究的热点。地震预警技术的关键是利用P波阶段的有限信息快速确定震源参数,强震动数据凭借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宽频带响应、大动态范围的特点,在地震P波监测拾取、预警震级、震中的确定以及震后烈度场快速确
储层岩石裂缝是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与运移通道,开展裂缝发育分布规律研究对于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区历经多期构造运动作用,裂缝发育期次较多、分布特征复杂,亟需开展裂缝量化预测为井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参考。目前在裂缝量化预测领域已有较多学者进行了探索,但现有的裂缝预测方法仍然存在较多不足,比如对裂缝发育的多期性考虑较少,裂缝预测地质模型简化程度较高等问题。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车排子西
聚乙烯是世界合成材料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产品之一,因其优异性能,国内外对此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其生产、加工和储存等过程中,由于聚乙烯粉尘在管道运输过程中因摩擦、碰撞等原因产生静电火花,极有可能会发生粉尘燃爆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本文选取聚乙烯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和实验结合的方法研究聚乙烯的最小点火能和最低着火温度,为聚乙烯粉尘的爆炸敏感性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研究主要是
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化石燃料燃烧所引起的严峻气候变化问题,使得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产生了浓厚兴趣。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存储与转化的技术(如电解水,燃料电池)则变得尤为重要。降低电解水和燃料电池中化学反应动力学所需要能量的有效方法是使用高性能催化剂。金属有机框架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一种新型晶态多孔有序材料,由于具有超高的孔隙率、较大的比表面积
锂二氧化碳电池不仅是一种新型的高能量密度电源,还是一种高效的、环境友好的二氧化碳捕获和利用装置。锂二氧化碳电池的应用,不仅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还可以缓解能源危机,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碳元素在地球上分布广泛,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较高的比表面积、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锂二氧化碳电池性能受到阴极催
卟啉/酞菁类化合物独特的共轭π电子结构以及分子结构的易功能化修饰和可溶剂化处理等优良特性,使其成为光电催化和电化学活性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另外由于其分子的核心结构与某些天然酶(叶绿素、血红素)相似,使得卟啉/酞菁类化合物具备良好的催化活性,是一种很好的仿酶模型化合物的候选体。本论文以卟啉和酞菁为电化学活性单元,针对电化学传感中,存在着对探针分子选择识别性不足的问题,选取超分子主客体识别中具有分子尺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替代能源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替代能源技术之一。其阳极是氧化反应发生的场所,同时高度的燃料适应性使得阳极材料面临诸多挑战。目前,镍及其合金因价格低廉、高催化活性而被认为是理想的燃料氧化反应催化剂,并被广泛用作SOFC阳极材料。然而高催化活性所带来的积碳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商业化进程,因此,
农药以其高效的杀虫,除草等能力,对农业、林业、牧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农产品存在一定量的农药残留,严重威胁人们的饮食安全。如何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农产品是否存在农药残留及残留水平,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常规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这些技术虽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但依赖于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检测周期长,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不能满足生
通过生物来源的颗粒稳定Pickering乳液在食品、化妆品或生物医学制剂中显示出巨大潜力,因为它们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功能性。生物来源的颗粒尤其是蛋白质纳米粒子令人特别感兴趣,其天然的两亲性质和营养价值在制备高级Pickering乳液方面具有双重益处。虽然最常见的蛋白质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显示出优异的单分散性,但它们很容易受到工业乳液的过程变量的影响(例如,高温或宽p H变化)。此外
在我国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锌镍电池作为一种绿色能源,以其自身优异的性能在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备受人们的关注。首先锌镍电池本身具有材料绿色、环保、来源广,易回收等优点;其次优异的低温性能,在-30℃仍正常工作容量并无大幅度衰减;最后电池本身出色的倍率性能,能够承受50C的大电流充放。但同时锌镍电池自身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特别是锌镍电池负极材料自身在强碱性中的溶解、钝化、变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