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战结束(大约1928—1945年)这段时间江西国统区社会动员进行研究。社会动员包含的内容很广,主要是指近代国家对原有制度与秩序的改革,而代之以新的制度与秩序。国民政府在此期间在各个方面尝试了多项改革,本文主要选取田赋改革、地政改革、粮食统制及农村合作运动四个方面进行进行研究。之所以选取这四个方面,首先是此四个方面都涉及农村,可以说是近代国家对农村社会动员的主要方面。其次,此四个方面的改革亦是有环环相扣的。本文正文部分也以此四个方面逐次展开,以此来观察国民政府时期江西社会动员的过程,从中考察其得失利弊。第一部分田赋改革。该部分先从1930年代初期田赋征收各种问题展开,以突显30年代田赋整顿的必要性。其次对田赋改革的各项措施进行论述,分析其发展脉络、优缺点以及其与旧有赋税征收体系的区别。最后对30年代田赋整顿的成绩进行评价。第二部分地政改革。江西地政改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抗战前土地航空测量、抗战初期(1941年以前)土地人工丈量、1941年以后的土地陈报。此章首先以此三个阶段展开分析,分别考察其各项制度创建过程,包括地政机构及人员、经费、丈量方法、成绩等几方面。再对此三次土地清丈所得数字的质量进行考察,从中分析地政改革的成效。最后对地价税进行考察,包括地价的确定、地价税与原有田赋之间的关系、地价税对于平均地权的功效三个方面。第三部分粮食统制。粮食问题与粮食市场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章首先考察抗战前江西粮食市场之变迁,分析其与1930—1940年代之粮食统制政策的内在联系。再对抗战前、抗战前期、抗战中后期江西粮食统制形成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包括对粮食运销、粮食来源、粮食存储等方面的制度创建。粮食统制政策实行以来,江西粮食秩序得以重新确立。本章最后对粮食统制政策的效果进行考察,主要从粮食统制对粮食供应、粮食市场的稳定等方面作用展开。第四部分农村合作运动。农村合作运动乃是应对30年代农村经济危机而兴起的,因此本章首先从江西省30年代农村危机入手,主要从此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失、田地荒芜、农村产业凋零、金融枯竭等几方面展开。其次对抗战前农村合作运动的各方面展开论述,偏重于各项制度的考察。最后是抗战时期的农村合作运动,侧重于抗战后农村合作运动的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