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环境可持续需求带来的巨大压力。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对居住环境整体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居住条件改善的主要渠道是新购买住宅,导致既有住宅数量以较快速度增长。这让我们认识到,对城市既有住宅进行存量更新迫在眉睫。与传统的更新方式不同,基于支撑体与填充体分离理念的住宅更新方法,更关注住宅的历时性生长,有利于解决住宅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保障居民的集体利益及个性发展。同时,SI分离的方法使得既有住宅改造能利用住宅工业化的成就,提高居住水平。本文在SAR理论和SI体系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如何通过SI分离的方法,以住宅支撑体适应性和填充体工业化生产方式为研究要点系统研究东北城市既有住宅更新的问题,以期解决中小户型住宅无法适应住户不断变化的居住需求的问题,并达到高质高效施工、节省人力的目的。本文系统研究了基于SI分离的相关理论和东北城市既有多层住宅的现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既有住宅的SI分离方法,指出SI分离中存在的问题,为支撑体与填充体各自的更新奠定了基础。本文从两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一是既有住宅支撑体的适应性更新。按照SAR设计方法中区带分析、区段分析、基本单元与衍生单元分析的步骤逐步研究支撑体的适应性更新,依据SAR的模数网格对支撑体进行模数协调研究。二是既有住宅填充体的工业化更新。在支撑体适应性更新完成之后,从住户参与设计和内装部品化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填充体的更新。重视住宅更新中人的参与,明确参与的具体过程和方法;针对既有住宅支撑体的种种限制条件,从室内界面、模块化部品和管线设施三个方面提出相匹配的内装部品技术应用策略。基于SI分离的既有住宅更新是在当前产业化背景下传统住宅更新方法的重要补充,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体现在:理论层面,能够构建一套完整的既有住宅更新指导方法,改变传统设计模式固有的缺陷,兼顾建造效率和设计弹性,从而解决当下面临的存量转化等社会问题。实践层面,填充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能从源头上改善住宅品质,促进既有住宅更新产业化链条的形成;关注人的居住需求,避免更新不当造成二次破坏,更新后的长期适应性有利于长远的经济效益;保证未来大规模更新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进行,实现我国住宅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