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的研究,为了更好地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建材,解决新疆环境侵蚀性介质地区混凝土建筑物的抗侵蚀性问题,降低建筑材料造价,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的研究,为了更好地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建材,解决新疆环境侵蚀性介质地区混凝土建筑物的抗侵蚀性问题,降低建筑材料造价,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主以S75级矿渣粉为原料,通过改变水胶比及S75级矿渣粉掺量,研究混凝土在不同水胶比条件下,S75级矿渣的掺量对混凝土抗侵蚀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普通水泥低水胶为0.4、0.35、0.3时,选择适合本试验的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加入大量的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矿渣粉掺量为30%~60%),可制备出符合28d标准设计龄期的C35~C60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2)掺加超细矿物掺和料(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的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为水胶比、超细矿物掺和料和龄期等。(3)掺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的水泥胶砂试件和普通水泥胶砂试件相比,掺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胶砂试件的抗侵蚀能力明显提高。掺加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胶砂试件主要是通过集料填充效应减少多害孔的方式提高混凝土的抗侵蚀能力。(4)电镜法和能谱法结合分析混凝土侵蚀机理的破坏机理。通过电镜观察,不掺矿渣粉的普通试件的孔隙大于掺加高炉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试件。因此,外部侵蚀介质容易侵入普通混凝土中,使其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变差。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后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水化产物硅酸钙CSH填充和堵塞毛细孔,减少毛细间隙,增加混凝土密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透性和抗侵蚀能力。增强其抗硫酸盐侵蚀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对住宅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引起的农村建筑能耗增加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源热泵作为一种既节能又环保的空调系统,在满足农村住宅空调冷热需求、改善环境条件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建筑缩尺实验和全尺寸数值模拟,研究了典型农村住宅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温度场化情况,分析了室内温度变化对地源热泵机组和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规律,并利用TRNSYS软件模拟了
材料的先进制备和加工过程中,伴随着金属(或合金)的液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液/固界面的形成,在此阶段施加物理场,能有效地改变加工环境,为获得性能优良的产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多场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导水率作为重要的土壤水动力学参数,表征了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溶质运移速度,是土壤水动力学、水文水资源、生态水文学等交叉学科的基础。鉴于此,本研究以西北旱区景泰县的压砂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采样和室内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对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压砂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回归模型与分形理论对土壤水分
蓝莓学名越橘,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pp)。采收于夏季,有着较高的呼吸代谢,采后由于营养输送的阻断进而后熟衰老。蓝莓营养价值高但因其不耐贮藏、不利于运输的特性严重影响了它的商品价值。蓝莓采后主要的问题是易腐烂软化。本试验发现蓝莓采后用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二氧化碳(CO_2)进行处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延缓蓝莓的成熟衰老,抑制其软化,且更大程度上保持蓝莓的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选用乌鲁木齐市大学路典型边坡,利用大型通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抗滑桩及边坡参数对边坡稳定的影响。探讨不
三下开采中顶分层条带开采所留设的煤柱,对于控制地表移动变形起到较好效果,顶分层煤柱与下分层煤层组成的特殊回采环境,在纵向剖面上呈现为“凹凸型”的煤体。当经济技术条件成熟,需将煤炭资源全部回采时,凹凸型煤体内应力异常分布影响着下分层安全回采。本文以金桥煤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经验计算、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等方法,对薄基岩下凹凸型煤体进行相关研究,完成1308工作面顺槽位置与采煤工艺选择,并完成现
政府采购是现代政府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而必须遵守的法定行为。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我国在积极探索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
ITRF2014是目前世界上一致认可的精度最高的全球参考框架,但由于其在中国区域及周边测站分布较少,无法直接通过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获取国内高精度GNSS测站坐标。本文拟利用全球范围内均匀分布的IGS站,结合高密度SHCORS,建立高精度上海区域大地参考框架,为区域大尺度长周期的基础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稳定的框架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为:(1)通过径向分量检测舍去存在较
随着近年来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等海洋事业蓬勃发展,海上勘探船舶航行作业安全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基于电子海图的船舶监控系统缺少对通用GIS技术的支持,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