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探索国内外校园规划设计发展过程以及丘陵地区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地域性特征对丘陵地区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影响,发现目前丘陵地区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时,对地域性、规模与效率都缺乏足够认知,建筑景观与山体缺乏足够融合;主张丘陵地区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应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结合本地地域性特征,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以及有机生长与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富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化新校园。认为丘陵地区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时,规划选址应该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满足学校定位及发展趋势,顺应环境条件,达到综合开发和投资效益;空间结构形态可以采用线状、环状、网络状、组团式和自由式等模式;校园总体布局必须灵活、多样、贯彻现代教育理念;校园功能分区必须明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校园道路交通规划必须坚持步行优先、人车适度分流原则;绿化景观系统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绿化景观的形体组合、绿化植栽的色彩搭配和季相搭配,以便烘托建筑、塑造空间;必须充分考虑公共开敞空间、建筑内部交往空间和“通道”交往空间的规划设计;必须注重建设生态校园、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必须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基于丘陵地区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复杂多样性,主张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虚拟现实技术(VR)、Sketchup草图技术和生态建筑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贯穿在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当中,并且较为系统地探究了它们在其中的实际应用。最后,以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为例,力图在规划设计理念、规划设计定位及构思、校园空间形态布局、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绿化与景观系统规划以及建筑设计等方面践行上述原则、策略和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