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华书局1999年简体横排增补本《全宋词》为考察对象,对《全宋词》辑佚、校勘、考证等具体情况逐人、逐首、逐句的进行数量统计,据此对《全宋词》利用宋代笔记的具体情况作以定量分析,从中考察《全宋词》所引105种宋代笔记在其编纂中的史料价值。在此过程中,笔者始终广搜博取宋代笔记文献并对其中的词学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此作为论文研究的文献资料基础,并将各种数据统计与定量分析置于宋词辑佚、校勘、考证之学术史梳理的学术背景下,结合唐圭璋、王仲闻编纂修订《全宋词》的相关论著,特别是充分吸纳今人关于《全宋词》订补论文专著中的新成果与新方法,思考与提升《全宋词》编纂的原则和方法,并从全面的梳理中总结词集编纂利用宋代笔记文献尚需注意的细节问题。本文分三编,重点采用数据统计与定量分析的方法,详论宋人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史料价值,即辑佚价值、校勘价值、考证价值。据笔者统计,《全宋词》词作文献来源中,共有96种宋代笔记辑录词作683首词作,最能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网罗放佚”、“零章残什,并有所归”的辑佚价值。笔者将其辑录词作以30名家词、十大金曲等作为考量标准,并将之与传统多维数据综合考量相比较。笔者特别统计了据宋代笔记辑录无名氏(135首)和失调名(125首),从中考察宋代笔记辑佚价值的得与失。利用宋代笔记辑录词作尚需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探察词作文献来源,避免词主互见;辨别词体属性,避免诗词误收等。对于《全宋词》校勘中利用宋代笔记文献较少的状况,笔者一方面透过宋代笔记原始文献特点分析其中原因,另一方面特别提出加强据宋代笔记辑录词作的校勘工作,并总结在据宋代笔记校勘词作时所需注意的细节问题,如异文严重,酌采正文附录兼收;难以确考,酌加按语等。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考证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词人考证、词作考证、词调名考证等。笔者通过对《全宋词》据宋代笔记本事资料考证情况的全面梳理,考察宋代笔记在其中的史料价值,并对如何综合利用宋代笔记文献、甄别史料真伪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