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都是世界之最,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巨大压力。在全球变暖和能源局势异常紧张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供给侧改革正在不断推进,通过怎样的产业结构调整才能更有效地将高能高碳经济模式转变成低能低碳模式,是我国目前面临最主要的问题。 为了探寻合理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途径,本文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首先,基于迪氏指数分解模型,将能源强度的下降效应分解为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各产业层面因素的影响作用,更深入工业能源强度下降中行业层面的因素表现;其次,从产业关联效应的角度,由于某一个产业部门的最终需求调整后引起本部门和其余部门一系列关于总产出和碳排放的连锁反应,本文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模型来评价各产业部门的减排潜力,并对高减排潜力部门进行深入分析;基于节能减排和维持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本文利用2012年的数据和2020年的经济目标,构建了多目标规划模型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模拟分析。 结果发现:首先,在2001-2014年间,总体产业结构因素总是抑制能源强度下降;其中,第一产业应加强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的改进,还应稳步降低其经济份额,第三产业调整重点为能源效率的提升和能源结构的优化,第二产业则必须降低其经济份额,工业内部的调整也很重要。其次,10个一级减排潜力产业部门是结构调整的重点行业。其中,农业和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以及生活消费部门对高能高碳能源部门具有很强关联性;工业中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作为主要能部门,本身碳强度很高,单部门减排措施会很见效;建筑业由投资拉动,调整时应关注其与化工、金属、非金属等行业的关联性;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最终使用去向为出口,应注重产业升级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