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渗肽作为生物促渗剂,是促进药物透过细胞或者皮肤的有效方法之一,共价结合或者物理混合药物后,可提高药效,使其获得新的理化性质以及协同作用。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促渗效果好、转运效率高、无局限性等优势。为药物输送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因此促渗肽在肿瘤治疗、生物学研究、以及医药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促渗肽TD-1是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发现的一个具有11个氨基酸的阳离子环肽,与胰岛素等大分子蛋白物理混合后,可以促进其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从而发挥生物学效应。本课题组在TD-1的基础上通过双赖氨酸取代多肽骨架,设计合成的多肽TD-34,表现出更好的跨膜转运和经皮促渗活性。本研究以促渗肽TD-34为研究对象,选择了阿霉素(DOX)和甲氨蝶呤(MTX)两种抗癌药为药物模型,首先利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促渗肽TD-34,并通过化学法将TD-34与两种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共价连接,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由电喷雾电离质谱进行分子量鉴定,与计算分子量一致,证明成功合成了促渗肽TD-34以及两种结合物。细胞毒性实验分别检测了TD-34、混合物及共价结合物对三种癌细胞系(MCF-7、 MDA-MB-231、Caco-2)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两种作用方式比单独的药物处理对细胞的毒性都有所增强,但两种作用方式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提高混合物中促渗肽的比例后,细胞毒性明显增强,且可克服癌细胞的抗药性,产生比敏感型细胞更强的作用效果。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测定肿瘤细胞对DOX的摄取和保留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TD-34可促进DOX在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和Caco-2(人结肠腺癌细胞)的细胞吸收和保留,且主要通过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来完成,并且观察到Caco-2细胞单层膜的完整性被破坏,表面粗糙程度增加,说明TD-34可能打开Caco-2细胞间的连接结构,通过旁路途径促进药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