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谷驿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与延长县交界处,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的东南部,区域地质活动较弱,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该油田最重要的含油层系。其长6储层总体表现为矿物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且所形成的油藏具有低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特点。前人对甘谷驿油田其他区域的沉积相及油藏特征研究较多,但对于张罗沟区的科研工作相对较薄弱,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低。因此,对该区的沉积项和储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可为该区的储量计算及编制开发方案提供依据。本文在区域地层对比基础上,结合钻、测井等资料对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小层精细划分,为顶面构造特征分析、沉积相展布以及油藏分析等提供准确的地层研究单元。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各小层顶面构造形态整体表现为西倾斜坡,构造倾角不到1°,平均坡降3-4m/km,且在中西部的唐231~唐176井区发育一个形态完整的北东-南西走向的背斜构造,各小层之间的构造形态具有较强继承性。通过张罗沟区沉积微相研究显示,长6油层组沉积体系类型为一套水退背景下建设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类型以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为主。水下分流河道为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分流间湾泥岩及粉砂质泥岩既可作为油气侧向遮挡,也可作为直接盖层,为研究区长6油藏的油气富集提供很好的遮挡和保存条件。长6储层砂岩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碎屑颗粒磨圆度以次圆~次棱角状为主,分选程度为中~好,物性条件相对较差,属低~特低孔、特低~超低渗储层,但各小层之间的储层物性相差不大,总体受沉积和砂体展布控制,孔隙度、渗透率分布区间相对较均匀,在一定的压裂条件下,可以改善物性条件,仍可获得很好的产能。结合甘谷驿油田的储层划分标准,综合评价认为张罗沟区长6储层类型为Ⅱ、Ⅲ类,具备一定的储集能力,为有效储层,属中等~较好类别储层。延长组成熟的烃源岩、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复合河道砂体、叠置连片砂层及微裂隙形成的有利通道、岩性圈闭形成时期与有利排烃期的有机配置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甘谷驿油田张罗沟区具备了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油藏类型为岩性油藏,油水混储,无明显边、底水,其分布主要受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控制,油藏埋深总体为东浅西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