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的三部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这些著作中蕴含的马克思对“人”的极大关注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在西方存在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之争。在我国,新中国成立的一段时间内,将人道主义看为资本主义专利,对人道主义往往持批判态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马克思和人道主义的关系等问题引起理论界的广泛讨论。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是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的不人道、寻求人类解放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人道主义大讨论,是反思“文化大革命”和追求思想解放的。而在今天,研究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同样是源于我国现实的需要。中国在进行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许多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内涵的理解是研究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因此,首先我会从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界定入手。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内容是丰富的,涉及诸如人的物质利益、人权、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马克思对人的自由的关注。物质利益、人权、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同人的自由密切相关,物质利益是自由的基础和表现,自由是人权追求的目标等等。马克思不仅关注人的自由,更关注人的自由实现的动力、所依靠的力量以及实现的具体路径等均有探讨。自由是人的自由,因此对人的自由的理解应建立在对人的理解的基础上。马克思的“人”,经历了从最初的抽象的人,到逐渐走向具体的人,走向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的过程。正确认识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对于我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