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区域沉积环境分析入手,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密井网条件下的测井资料,采用“标准层逼近控制、参照层系列、地质模式(沉积、构造)”对比方法,垂向上细分沉积单元,平面上细分沉积微相,对储层发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绘制了56张沉积单元相带图,并根据砂体的发育规模以及所处沉积环境的不同对砂体进行了系统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FCM软件对沉积相带图进行了数字化处理,采用沉积微相控制反距离加权平均的方法建立了相控地质模型;并应用PBRS2.1并行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精细历史拟合,研究结果表明:
1、用相约束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能客观地反映各个单砂层的平面分布特点及对流体平面流动的控制,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相比相控地质建模井间插值结果更符合实际。
2、相约束条件下数值模拟可分相带区域进行精细历史拟合,其成果能量化不同开采时期和一定阶段下的不同沉积微相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拟合含水率指标符合率为92.6%,较常规拟合提高10.0%,模拟数值与实际数值比较接近。
3、在建立地质模型时必须对模型进行精细处理,确保模型的可靠。一是要保证断层两盘井连通关系的正确,二是要保证井点微相值与网格中心点微相值的一致。
4、针对非均质油田的地质特点,结合砂体类型和渗流特征按沉积微相选用相对渗透率曲线,使油藏数值模型更加真实地反映地下流体的分布状态,更准确地描述各类油层的含水上升规律。
5、应用模型拟合结果按不同沉积类型、沉积微相进行动用状况、剩余油分析及压力分析,认为剩余油分布与综合分析的符合程度较高;压力分布与实际的变化趋势一致,可以用来指导油田开发调整。
6、分单元措施优化设计方法适用于高含水后期区块综合治理方案优化设计,通过对拟合结果的分析应用,准确量化了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分布,很好地指导了高含水后期的油田开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