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栎的谱系地理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rui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隶属于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 L.),是东亚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优势森林树种,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多个国家。在我国的东经91°-123°,北纬18°-41°地区均有分布,跨越多种气候环境地带,和属间其他物种又存在着杂交现象,因此是研究环境气候变化对物种进化影响以及物种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的优良材料。本研究在野外实地采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单亲遗传的cpDNA标记和双亲遗传的nSSR标记,探讨了分布区内麻栎的谱系地理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并结合了该物种的当今分布和气候地质事件,模拟了其在末次盛冰期间可能的生境以及冰后期的扩张。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叶绿体片段的联合分析利用4个叶绿体DNA片段(编码区 ycfl和非编码区trnD-trnE、psbA-trnH、rps16-trnQ)对麻栎55个居群502个个体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2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0.7628,核苷酸多样性π= 0.61×10-3,平均核苷酸差异K=1.079。麻栎的遗传多样性略高(HT=0.770),同时具有较小的基因流(Nm =0.12)。麻栎55个居群不存在谱系地理结构(NST<GST;p<0.05),IBD结果显示其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 = 0.0353;p>0.05)。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间(63.25%),居群内的变异较小。失配分析显示麻栎近期存在着扩张,扩张时间约为11.2 kyr。NETWORK和贝叶斯分析将麻栎分为两个枝系,BEAST计算得出麻栎近期共同祖先的分化时间约为6.55百万年前,两个枝系的分化时间约为4.81百万年前和3.42百万年前。单倍型在地理上的分布模式及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暗示秦巴山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武夷山、天目山地区为麻栎潜在的冰期避难所。(2)核微卫星位点的联合分析利用10对nSSR引物对麻栎33个居群510个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麻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并不高(Na = 5.264,Ne = 3.504,I= 1.218,Ho = 0.283,He = 0.595,PPL=96.06%)。STRUCTURE结果将麻栎分为两组,TESS结果和UPGMA树也支持这一分组;而Mantel检验显示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没有显著相关性(r = 0.138,p>0.05)。Genetix分析显示麻栎33个居群发生了显著的分化(p<0.05),通过AMOVA分析得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居群内(84.26%),居群间的变异较少;依据STRUCTURE结果分成两组时,遗传变异依然主要来自于居群内(82.59%),组间的变异仅为3.95%。F统计也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FST = 0.203),并且有较大的基因流(Nm= 1.353)。BOTTLENECK分析显示一些居群经历过瓶颈效应。通过标准化的等位基因丰富度和私有等位基因丰富度分析,我们发现秦巴山区、云贵高原、武夷山和天目山地区的这些指数较高,可能为麻栎的冰期避难所;AIS分析也支持这一推断。另外通过EDENETWORK,我们也发现避难所之间存在较多的基因流,暗示麻栎居群间微弱的隔离效应。(3)生态位模拟和冰期避难所叶绿体数据和核微卫星数据都表明麻栎具有多个避难所,生态位模拟显示秦巴山区和云贵高原地区可能为麻栎的冰期避难所。结合这些分析我们认为麻栎的潜在避难所位于秦巴山区和云贵高原地区。冰期后麻栎从避难所向四周适合的生境扩张,在我国华中地区,各避难所的居群得到交流,可能存在着二次接触现象。(4)保护建议虽然麻栎在我国广泛分布,但我们的研究发现其多样性水平不是很高。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以及种质资源的不合理使用,都对活动对麻栎的分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麻栎的现今分布已呈现一种破碎化的趋势,且多地为次生林。因此我们建议应禁止滥砍滥伐,恢复其成林规模。
其他文献
石油界昔日的“风云人物”陈同海,在接受两年调查后,7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陈同海犯受贿罪,判处死缓。陈同海案的查处和审判,对国企“一把手”
报纸
目的 探讨成人正畸的目标、结果及二者的统一。方法 将近 5年来收治的 42 7名成人错畸形患者 ,按原始治疗目标分为标准矫治组及有限矫治组。对两组的错畸形类型、矫治
作为海南师范大学"播种希望"行动计划之一的面向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顶岗支教与师资培训工作,自2006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至今已成功组织了三期,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令
目的研究宫腔镜在高危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门诊收治的256例高危人工流产的患者分为2组,宫腔镜监视组120例(研究组)和B超监视组136组(对照组),比较2组间的术中出
本文针对差压型气密型检漏仪和流量型气密检漏仪的原理和校准参数,设计了一种气密检漏仪的校准装置。流量型气密检漏仪和差压型气密检漏仪主要校准参数为:充气压力、差压、和内容积、漏率。在该校准装置中,通过高准确度的标准数字压力计比较测量气密检漏仪的充气压力;通过高等级的差压数字压力计,直接比较测量差压型气密检漏仪的差压测量结果;通过标准漏孔在稳定的前级压力下的标准漏率值比较测量气密检漏仪的泄漏率测量结果;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模型肺泡灌洗液(BALF)、外周血,脾脏CD4~+CD25~+T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CD4~+CD25~+T细胞的影响。 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5组,空白对照组(A)组,哮喘
持久性有机化合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并且会对生物以及人类造成毒性影响。这种化合物被释放进入环境以后,能随着大气
期刊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其重中之重。作为信息网络基础架构的核心一环,模分复用技术的少模光纤(Few Mode Fiber,FMF)通信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本文对少模光纤传输链路中光性能监控的两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少模光纤通信中的模间色散监控新方法以及支持模式交换的可重构全光多粒度光网络性能监控方案。首先,对少模光纤中
为了了解气候变化对区域植被NPP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1981-2000年间我国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同时利用CENTURY模式,通过敏感性试验探讨了我国陆地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