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19世纪伟大的作家,他不仅在俄罗斯文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在一生中创作了《罪与罚》、《白痴》、《地下室手记》、《穷人》、《少年》、《群魔》、《卡拉玛佐夫兄弟》等一系列不朽之作。其作品内容深刻,精辟独到地展示了人的心理,剖析了人的灵魂,刻画了当时社会中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 一百多年来,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独特的精神人格和审美意象,一直受到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瞩目。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内心时刻充满着斗争、焦虑、矛盾……陀思妥耶夫斯基只有一个创作主题—人和人的命运,他为此付出了全部的创作精力。人是生活的中心,陀思妥耶夫斯基围绕人的天性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和展开结构,一切都是围绕人而展开的。他写道“人是一个迷,必须把它解开。。。。。。我正在解这个迷,因为我想成为一个人”。“在人身上发现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追求,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时代特征、民族文化传统和家庭背景深深地影响了他对人的看法和态度。在探索人的真谛的过程中,他有感于人的真、善、美,但同时也挖掘人的恶,通过对人的天性中善、恶两方面的认识,尤其对恶的剖析,产生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忏悔和赎罪意识,这种忏悔赎罪意识侧重于人的天性中恶的激发和善的失落。赎罪意识中的善与恶是不可分割的,忏悔恶是为了达到善,而向往善常常因为过去的恶。陀思妥耶夫斯基追求的是人性中的善与美,但是现实中的不平等和丑恶现象又让他对人性产生怀疑,他说“人类心灵的规律还不为人所知,它是科学的盲区,它是如此的无法确定,如此的隐秘,所以还没有,也不可能又什么医师,甚至也没有什么终结性的审判者,有的只是说‘申冤在我,我必报应’的。只有他才知道现世的全部奥秘和人的最终命运。”他试图通过宗教来找解决人性问题的出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实际上已被人格化,是一个至高无上、尽善尽美的人的代表。他作品中的人物常常处于人性自身不同对立成份的冲突之中,他的上帝只是人性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