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提出的创新型合作理念,旨在加强中国与周边及各区域国家的合作往来,是构建全面开放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寻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对策。“一带一路”的提出顺应时代潮流,是维护和平稳定和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已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而贸易是经贸合作的重点。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对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贸易畅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本文首先基于2001-2015年的数据,从贸易规模、贸易区域结构、贸易商品格局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现状,采用贸易强度指数、HM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指标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紧密程度、相互依赖关系以及产业内贸易状况,然后,运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近1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扩展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比较分析,估算出贸易潜力,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几个重要的结论: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增长迅猛,但区域合作不均衡,呈现出贸易商品种类和贸易市场高度集中等特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联系最紧密,而与中东欧的贸易联系松散;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相互贸易依赖均在加深,但不对称性非常明显,沿线国家出口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中国出口对沿线国家市场的依赖程度;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表现出较弱的产业内特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从实证结果来看,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和制度质量。其中,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制度质量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具有促进作用;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开放程度与贸易流量显著正相关,而地理距离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具有阻碍作用;边界因素对贸易流量没有显著影响;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并不符合林德的“需求相似论”;贸易与投资之间的互补性强于替代性,投资可以带动贸易,加大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对投资国的贸易,只是对中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不一;是否加入WTO和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贸易潜力测算结果可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空间巨大,大多数国家都集中在贸易潜力巨大型和潜力再造型区间,总体来看,中国贸易市场结构存在一定的区域特征,对很多距离中国较近且自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中亚国家,贸易潜力较小,对南亚和西亚的出口略显不足,而对国内经济开放度较低且制度质量较差的中东欧地区存在较大的贸易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