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关键一环,也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考试一直以来对教育教学都产生着重大影响,是决定评价改革成败的中心环节。正确对待并有效利用考试这一形式,充分发挥其积极功能,规避其不利影响,对评价改革乃至整个课程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语文的考试评价一直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语文中考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也是语文评价理论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领域。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素养立意为基本取向的语文中考改革方向,究竟如何构建能够有效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考试并使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呢?谁都没有为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和模式。因此,本文通过对近二十来语文中考命题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力图为语文中考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历史借鉴,继而以点带面,为构建能够真正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考试提供参照系和思考空间。本文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前言:引出问题,简述研究的意义第一章:语文考试的经验化命题阶段。各地语文中考的命题都体现出明显的知识立意取向,注重知识考查,强调双基,试题突出对知识的简单记忆。第二章:语文考试的标准化探索阶段。在科学主义影响下,标准化考试形式也被引入语文考试中,大量运用标准化试题导致当时追求能力立意的语文考试反而更加突出知识考查。第三章:解构标准化考试的改革阶段。语文标准化考试的弊端越发显现,改革势在必行,语文中考首当其冲,努力革除标准化考试的弊端,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第四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探索阶段。课改实验区的语文中考发展为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其性质由选拔为主的考试转变为水平考试,测试目标也确立了“素养立意”的价值取向。结语:总结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发展历程,提出有待改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