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重击条件下高锰钢表面纳米晶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kingknif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高锰钢(Hadfield Steel)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重击技术(HSP)优化了其表层组织和性能,制备出不同程度的应变硬化层和梯度纳米晶层,系统的研究了室温条件下HSP诱导高锰钢表层纳米化的组织演变过程和应变硬化行为;具有纳米组织的高锰钢试样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行为以及纳米组织的变形行为;高锰钢在HSP诱导组织纳米化前后热处理过程中的碳化物析出行为等。并且系统的分析了实际高锰钢辙叉的疲劳裂纹扩展机理。研究表明:剧烈塑性变形过程中,高锰钢组织纳米化和应变硬化这两个过程不同时进行。它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应变硬化为主,原始晶粒发生机械变形,晶粒内部位错、形变孪晶逐渐产生并积累,二者共同协调高锰钢的塑性变形过程,但没有新晶界/亚晶界的形成。在此阶段试样表面硬度值逐渐增加达到饱和,其饱和硬度值由载荷大小决定,重击载荷越大饱和硬度值越大;试样表层的硬化速率由应变速率决定,硬化速率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加。第二阶段以组织纳米化为主,晶粒内部的位错、形变孪晶相互作用,导致晶粒细化直至纳米级。这个阶段位错密度、孪晶密度和晶界密度对硬度的影响达到动态平衡,试样表面硬度基本保持不变。高锰钢表面组织的纳米化程度和纳米化速度由应变速率决定。在第二阶段组织纳米化的过程中,孪晶界和位错能够通过位错反应在孪晶界处形成不可动的弗兰克不全位错和单位位错,并且能够使孪晶界上产生台阶并且造成孪晶上位错的滑移、塞积、增殖,从而使平直的共格孪晶界向弯曲的非共格晶界转变。随后系统的分析了层错能、位错特征、孪晶厚度和能量条件等影响因素对位错和孪晶界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提出一个物理模型阐述材料塑性变形纳米化过程中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位错和孪晶的相互作用的机理,揭示具有中层错能的金属在SPD条件下的纳米化机理。摩擦磨损试样表明,高锰钢组织的纳米化,能够显著的提高其在室温以及高温条件下的耐磨性。这是由于,晶粒的细化能够有效的提高试样表面的活性,促进磨损过程中氧化物的生成,从而能够有效的阻碍磨损过程中试样表面和摩擦副的直接接触,避免磨损表面的磨损破坏,阻碍粘着磨损的发生。均匀拉伸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组织的高锰钢展现了很高的抗拉强度以及比较理想的延展性。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由于不同纳米晶晶粒内部存在的缺陷(位错、孪晶)密度不同、不同纳米晶晶粒尺寸的变形机理不同,从而导致在晶粒尺寸差异大的两个相邻晶粒的晶界或者晶界的三叉处产生微孔。微孔的产生、聚集、长大和相互连接是造成试样拉伸断裂的原因。剧烈塑性变形和组织纳米化都能提高高锰钢的碳化物析出温度。这是因为,塑性变形过程能够导致高锰钢中碳原子的再分布,使其在变形之后的分布更加均匀。并且,纳米高锰钢中析出的碳化物尺寸在100 nm以下,呈粒状的弥散分布,对组织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其他文献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对不动产测绘工作的精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动产的测绘工作又涉及内容众多,因此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要加强对不
亲宋熙宁九年(1076年)冬,作为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太守的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踌躇满志,情绪高昂,遂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以抒心意:
2006年2月大理市上关镇兆邑村发生一起旋毛虫病暴发疫情,共有120人共同进食宰前经吡喹酮驱旋毛虫,宰后未经检验的生猪肉制作成的白族特有的菜肴———“生皮”,致使103人先后
不同类型燃油的特性差异、船舶领域应用经验、燃油质量等都会对船舶使用的安全产生影响。
随着制作大型结构件、结构多样化和轻量化的要求,变形镁合金在未来交通、航空航天、家电等领域都将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变形镁合金塑性成形技术研究的相对迟缓,大大限
随着火力发电机组的迅速发展,机组运行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参数不断提高,对机组用耐热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Super304H奥氏体耐热钢是在18/8Cr-Ni不锈钢基础上添加约3 wt%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