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限于秸秆木质纤维结构紧密、难被降解的特点,利用以低值利用为主,高值化利用比例较低。预处理能破坏秸秆的木质纤维结构从而提高秸秆利用率,但已有预处理方法存在成本高、处理安全性低、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本文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秸秆酶解效率和秸秆产沼气量为目的,研究了氢氧化钙浓度、固液比、时间和温度对玉米秸秆酶解效果和产沼气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提高氢氧化钙浓度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限于秸秆木质纤维结构紧密、难被降解的特点,利用以低值利用为主,高值化利用比例较低。预处理能破坏秸秆的木质纤维结构从而提高秸秆利用率,但已有预处理方法存在成本高、处理安全性低、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本文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秸秆酶解效率和秸秆产沼气量为目的,研究了氢氧化钙浓度、固液比、时间和温度对玉米秸秆酶解效果和产沼气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提高氢氧化钙浓度有助于提高预处理的效果。用2%-10%氢氧化钙按固液比1:3于30℃处理玉米秸秆7 d,酶解还原糖释放量达0.296-0.552 g/g干秸秆。(2)适当提高水分有助于提高预处理的效果。用8%氢氧化钙按1:1-1:5固液比于30℃处理秸秆7 d。固液比1:2,1:3处理秸秆酶解糖无显著性差异,在固液比为1:3时酶解还原糖释放量最大,达到0.547g/g干秸秆。(3)适当延长时间有助于提高预处理的效果。在处理7d时玉米秸秆酶解还原糖释放量最大,达到0.542 g/g干秸秆。(4)30℃及以上温度处理秸秆能获良好效果。在30℃处理的玉米秸秆酶解还原糖释放量最大,达到0.546 g/g干秸秆。(5)经过正交优化确定最优处理条件:Ca(OH)2浓度8%、固液比1:3、处理温度30℃、处理时间7 d条件下处理后的秸秆酶解还原糖可达0.551 g/g干秸秆,木质素去除率可达25.5%。通过SEM对秸秆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处理后秸秆结构变得疏松,表面空隙增多。(6)通过15 d高温厌氧发酵研究秸秆沼气发酵潜力。在最优条件下处理的秸秆发酵潜力最好,甲烷产率可达274.29 m L·g-1VS较未处理组提高了70.76%。
其他文献
目前广泛应用的时差型超声波流量计是速度型流量计,管道中的流体速度分布是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对于复杂的天然气计量现场,不同的安装条件会造成管道内的流场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超声波流量计的计量准确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安装条件下的超声波流量计进行仿真,研究了安装条件差异性对超声波流量计的计量性能影响。首先,建立了不同安装条件下的超声波流量计仿真模型,并且通过现场实流测试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
我国原油储罐趋于大型化、密集化发展,罐区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闪电、雷击、明火均易引起储罐失火,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罐区传统的消防系统其整体消防水、泡沫液消耗量大,泡沫冲量小,性质不稳定,利用率低,对于扑救快速扩散的储油罐火灾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对储罐传统消防系统进行改进,以提高罐区应急抢险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本文针对十万立方米外浮顶储罐的密封圈火灾,以减少消防水的消耗,提高灭火泡沫稳
根肿病是由根肿病菌(Plasrnodiophora brassioae Woron)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根肿菌专性寄生于十字花科作物的根部,影响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最终造成作物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根肿病在我国迅速蔓延。油菜主产区湖北、安徽、四川、云南等油菜重要产地正面临根肿病的严重危害。培育抗根肿病油菜品种是防治根肿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根肿菌
为深入分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实生种子园家系变异,更好地开展所及种子园遗传资源管理与利用,为生产提供马尾松纸浆材优良家系。本文对来自福建省龙岩市上杭白砂国有林场马尾松实生种子园的58个15年生家系测定林进行了生长性状、木材化学组分和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纤维形态径向变化分析,性状间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结合布雷金法和主成分因子分析,针对马尾松纸浆材优良家系进行选择。主要研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氮素是制约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水稻生长所需的氮素主要来源于化肥施用和生物固氮,充分发挥水稻田生物固氮潜力是解决因大量施肥引起的环境问题的关键。本研究通过盆栽实验,利用乙炔还原法、15N气体标记法测定了我国南方典型发育类型水稻土固氮酶活性、固氮量,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土壤中固氮细菌和总细菌组成,分析了环境因素对水稻土生物固氮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水稻土合理
目前我国东部油田大部分都已进入了高含水开发后期,综合含水率超过90%,而采收率不到30%。要提高油气采收率,必须对流场进行定性和定量化描述,从动态演化角度揭示地下流场的变化规律。首先,根据流场重构措施的需求,提出了两大类指标:一类指标是指导措施制定类指标,包括剩余油潜力、水动力学强度以及流线束属性,另一类指标是措施效果评价类指标,包括剩余油分散度、流动非均质性以及传统的采出程度指标,并论证了各表征
由于条件的匮乏和观念的落后,针对绿洲县域的村镇规划长久以来处于缺失的状态,绿洲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随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点整治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以新疆库车县为研究区,利用收集到的土地利用数据、DEM数据、统计数据,计算整治潜力并划定时序分区;对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做出评价;借助地理优化模拟软件对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调整,以期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提供参考。主要内容与结论如
红枣采收作业是红枣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而目前主要以人工采收为主,采收效率很低且劳动强度大,红枣的机械化采收已成为红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红枣种植普遍采用矮化密植模式,已成为我国特有的种植模式,国外研制的林果采收机械不适合我国红枣的采收,梳刷式振动采收是目前用于果实大规模连续采收的主要机械化采收方法,而梳刷杆是梳刷式振动采收机激振装置的关键部件,研究梳刷杆振动模式及其对红枣落果的影响,对提高红
碳酸盐岩油藏分布广泛,储量占比高,在国内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油藏非均质性强,渗流机理复杂,油井水淹后对出水规律认识有限,造成控水增油措施效果不佳。以往对于出水规律的认识,主要将见水特征与油藏的储集空间进行对应,而碳酸盐岩油藏中裂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尺度不一的裂缝之间存在流动干扰并影响油井见水特征,因而研究裂缝中出水规律及其动态识别方法对于后期制定有效的堵水对策具有重要意
类黄酮和萜类是影响柑橘品质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但某些功能性类黄酮和萜类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不明。在前期利用同源序列法分离出柑橘中1,2-鼠李糖基转移酶基因(Cm1,2-RhaT)和倍半萜合成酶基因(CitTps1)并转入山金柑(Fortunella hindisti Swingle)的基础上,本研究首先利用HPLC和GC-MS对Cm1,2-RhaT和CitTps1转基因山金柑果实进行代谢物分析,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