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乡村生态环境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土景观也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草作为乡土景观元素的一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艺术特质。然而在现实的乡土环境中,对草的处理方式却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造成资源的浪费;焚烧稻草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在乡土景观中运用的空白;对草景观内涵挖掘的浅显等。本文将研究范围落在乡村聚落,以草在乡土景观设计中的艺术化提炼为切入点,力图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拯救乡村恶化的环境,拯救草——一种行将消逝的景观、失落的艺术、落寞的文化。论文在研究分析国内外乡土景观设计相关理论、实践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和相关项目实践,从规划和设计两个层面归纳和总结出草在乡土景观中运用的方法策略,深层挖掘乡土草景观的地域性、艺术性、文化性、精神性,最终实现对草的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景观的整合和强化;内涵的提炼与传承,并提出对乡土遗产的保护、乡土景观的艺术化和对生产性景观命运的思考。论文主要脉络:1.资料收集,总结乡土景观和乡土草景观存在的问题,界定研究对象,通过基础理论支撑提出论题研究的意义、方法和框架结构。2.阐述相关概念,确定研究对象的涵义,同时回顾国内外研究成果。3.调研考察,分析并总结对象存在对的问题。4.对乡土草定性定位,提出研究的意义和优势,并论述其运用的可行性。5.从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两个不同层面对草在乡土景观中的艺术化运用提出方法和策略。6.通过实例的分析,论证第五章的核心观点,进行反馈。7.全文归纳总结,并提出问题的思考和愿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