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培养怎样的人、又该怎样培养人,这是高等教育事业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是否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并付诸行动,这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高校必须长期坚持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项教育活动,是我党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可以有效地把个人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之中,自觉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书写青春华章。本论文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2章)提出问题:主要讨论了立德树人维度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选题的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价值观教育概况,且对相关概念进行简析;第二部分(3—4章)分析问题: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程,并从中获得启示。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第三部分(5—7章)解决问题:主要探讨了立德树人维度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方法、路径、机制建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针对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首先是梳理了立德树人理论研究现状,然后针对国内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进行概述。第二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及内涵进行分析。一是分析了立德树人的概念及实意义;二是对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进行分析;三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与内涵进行分析;四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探讨,其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三章主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历程及其启示。我们党长期以来重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翻开了新的篇章。通过文献调研,笔者认为,改革开放至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经历了四个不同时期:在思想拨乱反正中重建、在专业学科发展中探索、在党的理论创新中整合、在“三个倡导”引领中深化。只有认清前面走过的道路,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当下,并稳健地走向未来。回顾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历程后,得出了几点启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向、必须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养分、必须突出大学生在价值观教育中的的主体地位、必须利用好网络新媒体的价值观传播优势、必须强化社会实践的价值观教育功能。第四章主要从立德树人的维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对问卷调查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从问卷调查的分析情况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他们思想意识中依然存在误区。从调查的结果看,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其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社会实践等方面均存在不足。高校在履行立德树人的使命中,针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应对多种社会文化思潮挑战的需要、是抵御资本主义价值观渗透的需要、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需要,同时更是引导大学生追逐中国梦的需要。第五章主要从立德树人的维度,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任何事业的成功,需要正确的原则作为基础。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需遵循四个总体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根本原则、坚持立足国情面向社会的原则、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落细落小落实的原则。在教育方法中,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育方法要做到三个“结合”: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互为结合、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交织并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共同推进。任何教育方法的使用,不是孤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第六章主要从立德树人的维度,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路径。本章作为论文的重点部分,也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关键之所在。教育路径主要分为四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网络新媒体阵地。课堂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贯穿于“三大课堂”:全程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巧妙贯穿于专业课堂、柔性贯穿于通识课堂;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实践路径中,要明确社会实践价值导向、丰富社会实践形式、完善社会实践载体,鼓励社会劳动实践。强化劳动对于价值观教育的意义,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现在的大学生,劳动经历普遍缺乏,然而劳动在人的成长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参加社会劳动,能加深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能真正领悟富强之于国家与社会的深远意义、能真正感悟敬业诚信友善的深刻内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学文化路径中,主要是要在精神文化中渗透、在制度文化中扎根、在行为文化中彰显、在书香文化中体现、在环境文化中展现。有关书香校园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是本论文的第二个创新点。书香社会建设作为一项文化战略工程,其出发点与落脚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同一性。高校开展书香校园建设的文化活动,应纳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体系之中。大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能更深层次地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网络新媒体路径中,要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对网络新媒体阵地进行优化、同时培育大学生网络新媒体的道德素养。第七章主要从立德树人的维度,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制构建问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持续推进,需要完善的系列机制为基础。笔者主要是从保障机制、激励与约束监督机制、评价与反馈机制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本论文通过一系列研究,旨在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参考,并丰富立德树人的实践内涵。当下的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决定着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走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