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习汉语学习中同形词偏误研究分析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l98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的语言研究者提出了“汉日同形词”并开始了研究。中日两国因为地理上的比邻关系,自古以来交往甚繁,两个民族的语言、风俗以及行为方式都有很大一部分重合,同时两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不容小看的差异。汉日同形词,就是中日文化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例证之一。汉日同形词的存在,对中日两国互相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既有便利之处,同时又带来了阻碍。对于日本学生来说,这些汉日同形词既一方面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如果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彻底,也可能会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从而产生偏误。所以母语的影响在日本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使用中起到很重要的泛化作用,学习时间越长,对句式、语法以及词汇等方面的误解、误用往往会越多。因此,在针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中,汉日同形词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整合各家理论成果,给汉日同形词下了定义并界定其研究范围,简要阐述了汉日同形词的形成背景,从字形、词义和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汉日同形词的差异进行比照,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剖析。在此基础上,对日本学生汉语学习中同形词偏误类型做了系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本文还重点分析了造成日本学生同形词偏误的原因,以及与欧美学生相比,如何针对日本学生的特殊情况,制定更加适合日本学生的教学策略。主要提出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削弱学习者的同形词意识、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学方法以及规范教材工具书编写等教学建议,希望为今后的对日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一点参考依据,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其他文献
实验是化学课程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能使课本中抽象的化学知识变成具体的、触手可及的实验现象。就如何上好实验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阐述。演示实验必做,有利于对学生
期刊
“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当前社会与文化变迁的重要表征,正日益受到全球理论界的关注和探讨。这一现象连同概念传入中国后,同样引起了学者的研究与接受热情,究其原因,这既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