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辨认制度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ne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侦查辨认作为一项重要的侦查措施,在国外的刑事诉讼立法中大多有详细的规制,而我国却未把侦查辨认纳入到刑事诉讼法典中,究其原因就是国内关于侦查辨认的理论研究十分缺乏,导致其受到立法者的冷遇,本文借着学界掀起这股研究侦查制度的热潮,对侦查辨认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丰富侦查辨认制度的理论基础,指导侦查辨认的司法实践。全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侦查辨认制度相关理论,由三个方面组成。首先,概括和分析现有各国学者对侦查辨认概念的界定,提出自已关于侦查辨认概念的认识;接下来叙述侦查辨认的特征和任务,正确厘清侦查辨认与指认之间的关系。其次,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侦查辨认进行分类,被害人辨认、证人辨认和犯罪嫌疑人辨认,对嫌疑人的辨认、对物品的辨认、对尸体的辨认以及对场所的辨认,静态辨认和动态辨认,公开辨认和秘密辨认,混杂辨认和单独辨认,直接辨认和间接辨认。最后,对侦查辨认制度的原理进行阐述,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事物的差异性、稳定性和反映与被反映性,以及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侦查辨认的心理机制。第二部分:侦查辨认制度相关规则,由六项内容组成。从应然的角度出发,分别论述六个规则,即辨认前询问规则、辨认前提醒规则、客观辨认规则、混杂辨认规则、分别辨认规则、辨认结果告知规则。首先,介绍每一个规则的内涵以及在各国立法中的情况。其次,根据不同的角度进一步阐述每一个侦查辨认规则。最后,谈一下这些规则在我国立法中的情况。第三部分:侦查辨认制度的现状及完善,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概括侦查辨认制度的现状,从侦查辨认制的立法状况和实施状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次,论述我国侦查辨认制度存在的不足,侦查辨认制度的立法层次太低,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侦查辨认制度的规定简陋粗疏并且存在诸多相互不协调之处;侦查辨认措施在操作中随意性大,侦查辨认程序的刚性不强;侦查辨认结论不具有证据效力。最后,对我国的侦查辨认制度进行完善。明确侦查辨认在刑事诉讼法的地位;统一侦查辨认制度相关规定,构建完整的侦查辨认规则体系;从程序的角度出发,完善侦查辨认制度的程序规范;明确侦查辨认结论的证据效力。
其他文献
论文主要对我国审查起诉阶段进行非法证据排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从“非法”的定义着眼,分析非法证据及其相关概念,由浅到深地分析审查起诉阶段的非法
死刑的存废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在我国谈及死刑的废除,就不能不考虑我们的主流民意和我们国情。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大多数民众还不能接受完全
一、问题提出  法国心理学家、外语教学家古恩在研究婴儿习得母语的过程后总结:学生学习外语要像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一样,要在自然环境中按思维动作的先后顺序模仿操练习得。因此,学习英语要像学习母语那样,在语言环境中,潜意识的、无意识的,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方式获得。而我们的学生正是缺少这样真实的语言环境,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当尽力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情境。  二、概念阐述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那么在网络舆论场,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哪个话题讨论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