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汉语在表达方面存在着对立的倾向;一般认为,在表达方面英语倾向于使用抽象的表达方式而汉语则倾向于使用具体的表达方式,从而在表达法上英语表现出抽象、汉语表现出具体的倾向。英语的抽象具体地体现在大量地使用名词化表达方式(abstract noun phrases formed through nominalization)、介词(Prepositions)、以及词义较虚的动词(“empty”verbs)等方面:而汉语的具体则体现在语言中大量使用动词(Verbs)、形容词(adjectives)、形象化词语(image-carrying phrases)、以及与时序同步的句子及语段组织结构等方面。已有学者对于英、汉语在表达法倾向上的这个差异作过一些对比性的研究,也有学者从实践的角度探讨过英语名词化表达方式的翻译问题,但是,总的说来,研究还不够全面。有鉴于此,本文将英语抽象、汉语具体这一英汉表达法上的差异作为公认的事实,从语法、语义的角度,探讨在英汉互译实践中能够实现“抽象-具体”、“具体-抽象”转换的翻译对策。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言,描述英、汉语在表达法方面的这个显著差异,即英语抽象、汉语具体,同时介绍本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构建全文的写作框架。第二、第三章从思维方式、语言特征等方面,分别对英语形成抽象、汉语形成具体的表达法倾向进行剖析,并分别列举种种英语抽象、汉语具体的种种表现。第四、第五章从语法和语义的角度分别提出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实现“抽象-具体”、“具体-抽象”转换的一些具体策略。第六章为全文的归纳总结。 本文的主要意思和观点归纳如下: 1.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法上存在着抽象与具体的对立。英语的抽象具体地体现在大量地使用名词化表达方式、介词词组、以及词义较虚的动词等方面;而汉语的具体则体现在语言中大量使用动词、形容词、形象化词语、以及与时序同步的句子及语段组织等方面。英语抽象的表达法倾向是西方民族抽象思维以及英语和 语言方面的某些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汉语具体的表达法倾向也是汉民族具 象性思维以及汉语语占方面的一些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 2.鉴于英、汉语在表现法上的对立倾向,本文主张在英译汉过程中应当实现“抽 象-具体”的转换,在汉译英过程中则应当实现“具体-抽象”的转换。两个方 向的转换都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具体的语法和语义对策来很好地实现,因而本文 提出两方面的对策:语法对策以及语义对策。在英译汉过程中,语法对策主要 围绕英语抽象名词转换成汉语具体的表达方式(如动词、形容词、形象化词语 等)而展开,因为英语的抽象主要体现在抽象名词的使用方面,其他如介词、 虚义动词的使用而造成的抽象因为可以纳入抽象名词的框架之下,因而本文不 单独处理。在汉译英过程中,语法对策主要是将汉语中诸如可以充当不同句法 成分的动词和形容词、形象化词语等具体的表达方式转换成英语中抽象的表达 方式,如名词化结构、介词短语、“虚义动词+抽象名词”结构等。与语法对 策不同,语义对策不注重句法形式,而是从分析语义入手探讨“抽象一具体”、 “具体-抽象”转换的具体方法。由于翻译的最终目的是意义的转换,语义对 策在具体翻译实践当中要比语法对策更为根本一些。 3.以下是在语法和语义总的框架下具体的英汉互译对策。针对在英译汉过程中要 实现“抽象-具体” 的转换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语法对策:即用汉语的动词(词 组)取代(含有)英语抽象名词(词组)、用汉语的形容词取代(含有)英语 抽象名词(词组),以及使用汉语的范畴词等;三个具体的语义对策是:用汉‘语具体的词语对英语抽象的词义加以限定、缩小,使抽象概念渗入汉语句子构 成当中而不直接使用词汇表达,以及加人形象色彩通过“比兴”的手法等。在 汉译英过程中,为实现“具体-抽象”的转化,本文主张,具体的语法对策应 围绕英语的名词化结构而展开,即用英语的抽象名词来表达汉语中使用形象生 动的具体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小句表达的内容;具体的语义对策有:静态 化汉语的动态动作、直接表达隐含的抽象意义、过滤形象色彩和体现分析精确 性。 4.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主张的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可采用的这些“抽象-具体”、 “具体-抽象” 的转换策略,目的是要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也 1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