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美育化路径探析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isk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然而经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仍然存有诸多问题:一方面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种种挑战;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经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美育化是应对教育中存在问题的一个有效方式。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传统美育观把“美育”限定为情感教育、美感教育或艺术教育,但事实上这种狭隘的美育概念只借助了美的“形”而忽视了美的“神”。与之相对应,“大美育”观主张美的形神兼备,即将美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胞中,让教育成为“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的实践活动。所以,我们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美育化不单是“借美育人”,更重要的是实现其教育的整体之美,真正做到“立美育人”。我国既有悠久的美育实践,也有丰富的美育理论资源,并且按两条线索推进:一条是从儒家美育思想到近现代美育理论研究的学术路线;另一条是意识形态领域内,我国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制定了一系列文艺方针、路线和政策。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美育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美育化是由教育主体美育化、教育内容美育化、教育载体美育化、教育方法美育化以及教育环境美育化等内容所构成的。只有在实现其诸要素“寓多样于统一”和谐美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其整体的美育化。实现其美育化,不仅是因为国家发展、教育发展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现实需要,还因为美育本身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美育化,具体实现路径包括:转变观念,树立“大美育”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在美好的校园文化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整合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形成“四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其他文献
明代宣德年间,文学史上产生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宫廷诗坛,是为宣德宫廷诗坛。它以明宣宗为核心,以杨士奇、杨荣、杨溥等文学重臣为主要创作成员,占据了宣德诗坛乃至文坛的主流,
目的:了解并分析老年人糖尿病在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的发病状况和糖尿病教育状况。方法:对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65岁以上774名农民的血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他们对糖尿病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之一,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在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是糖尿
针对窃电行为现场查证具有难以克服的现实困难,提出一种基于离群数据挖掘的窃电行为检测方法。该离群算法基于密度聚类算法,采用基于用电量波动的不同方向识别不同的用电模式
目的探讨髋关节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动态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9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是高素质的一种体现,对于高职汽修专业来讲,技术技能更为重要,因此培养工匠精神下专业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
<正>从认知角度看,学生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建。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从系统论角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