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然而经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仍然存有诸多问题:一方面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种种挑战;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经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美育化是应对教育中存在问题的一个有效方式。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传统美育观把“美育”限定为情感教育、美感教育或艺术教育,但事实上这种狭隘的美育概念只借助了美的“形”而忽视了美的“神”。与之相对应,“大美育”观主张美的形神兼备,即将美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胞中,让教育成为“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的实践活动。所以,我们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美育化不单是“借美育人”,更重要的是实现其教育的整体之美,真正做到“立美育人”。我国既有悠久的美育实践,也有丰富的美育理论资源,并且按两条线索推进:一条是从儒家美育思想到近现代美育理论研究的学术路线;另一条是意识形态领域内,我国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制定了一系列文艺方针、路线和政策。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美育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美育化是由教育主体美育化、教育内容美育化、教育载体美育化、教育方法美育化以及教育环境美育化等内容所构成的。只有在实现其诸要素“寓多样于统一”和谐美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其整体的美育化。实现其美育化,不仅是因为国家发展、教育发展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现实需要,还因为美育本身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美育化,具体实现路径包括:转变观念,树立“大美育”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在美好的校园文化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整合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形成“四位一体”的教育合力。